高中政治经济学哲学的所有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9:57:50
高中政治经济学哲学的所有知识
高中政治经济学哲学的所有知识
高中政治经济学哲学的所有知识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
人们在日常经济往来中,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帐结算.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这些结算工具具有现金结算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更简便、实用、高效和安全.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3、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汇率是经常变动的,而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我国和世界的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价值与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价值决定价格
虽然价格的变动受供求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供给与需求
当供不应求时,销售者趁机提价,价格上升,这就是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时,购买者持币待购,价格下降,这就是买方市场.
5、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可以根据商品价格的涨跌来决定要不要购买.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②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到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A.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则需求量此少彼多;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则需求量此多彼少.
B.互补商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它们就是互补商品.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需求量此少彼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则需求量此多彼多.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 、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1)、居民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商品价格高低对消费的影响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
(3)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因素.
2、消费的类型
消费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会有不同的类型.
按产品类型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2、做理智的消费者
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发展生产的意义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为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五、 企业与劳动者
(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公司的类型
除国有独资公司外,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是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在我国,国家授权的投资公司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特征,是“有限”和“合股”.
3、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监督机构.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4、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公司的经营,指公司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如采购、生产、市场营销等.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利润.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5、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企业破产,指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的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二)、劳动者
1、劳动和就业
劳动创造文明,创造富足,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和紧迫.
2、劳动光荣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劳动者.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每个劳动者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4、维护劳动者权益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六、投资与融资
(一)商业银行
1、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水平.在本金和存期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2、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3、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商业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二)、投资
1、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四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说来,收益高的投资方式,则安全性较小.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2、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票凭证.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第三人.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这种流通性是股票生命力之所在.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3、债券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在三者中,国债信誉最高,流通性最强,风险最小,收益最小;企业债券信誉最低,流通性最差,风险最大,收益最高;金融债券居中.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
4、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在我国,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近几年还出现分红保险等新险种.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购买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区别.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兼顾公平就是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八、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的构成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根据国家取得收入的具体渠道,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及其构成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节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二)财政的作用
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国家财政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2、财政与宏观调控
国家财政可以调控经济平稳运行.国家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3、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九、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写不下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
全部展开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
人们在日常经济往来中,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帐结算。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这些结算工具具有现金结算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更简便、实用、高效和安全。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3、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汇率是经常变动的,而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我国和世界的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收起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办
你说像楼上那样告诉你
你吸收了多少
少吧
所有就在你书里
去把书好好看
练习册和平时分的试卷自觉完成
这样下来,所有知识点都在脑海里
题做多了,像哲学一些简单的原理和方法论不用背都记在脑子里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