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一些比较修身养性的书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7:24:57
寻觅一些比较修身养性的书籍
寻觅一些比较修身养性的书籍
寻觅一些比较修身养性的书籍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样修身?读书,就是一个好渠道.以书为镜,可以修身立德.哲学可以使人明智,历史可以增加良知.读修身养性的书,就如同与圣贤交谈,可收到“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志”的效果;就像眼前竖起了一面晶莹透亮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日积月累,既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又知天下事而懂荣辱,辨丑恶.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所以,我认为读书要读修身养性的书.
我国历史悠久,学派众多,讲修身养性的名典格言数不胜数,儒家讲博爱,墨家讲兼爱,道家讲无为,法家讲霸道,兵家讲策略,虽各家言论不同,但各有千秋,闪耀的都是人性的精华,是流传千古的经世哲学.读诸子百家这类富含哲理的书,能使人明白人生的价值.对一个人来说,哪怕是只把儒家一家的精髓吃透了,那么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大有益处的.从我多次读过的《论语》来看,里面大到齐家治国、小到日常起居,讲的都是很实用的东西.比如交朋友,《论语》提到: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教导我们要和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如果与逢迎谄媚的人,与当面恭维、背后毁誉的人,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就会受到伤害.这些对我们处世都是至理名言.在小时候听老师教过《古文观止》中的几篇文章.那时候,我对老师的讲解听不懂记不住,只知跟着念课文.其实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过后便什么都忘了.在大学时,我有暇再回过头来通读《古文观止》的那些文章,犹如牛吃草反刍,重新加以咀嚼,才觉得这部书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非曲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1981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买到了一套《古文观止》,从此,我就和这本书相依相伴,结下了不解之缘.《古文观止》的文章,总共222篇,但这些文章却经天纬地,气壮山河,品在竹之间,格在梅以上.如把品格比作:高洁韵同修竹,孤清操比寒梅.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反复通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如果背诵,就犹如一道精神快餐,用来滋养心田.通过对平凡的人生的描述,把对待胜利与失败,逆境与顺境,幸运与磨难,荣誉与羞辱,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沉沦与奋起,做官与卸任的正确态度和人生哲理也传达了出来.读这本书,获得的是一种放达的人生感悟,觉得应该像他那样,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功过任人评说.读了全书,能够使人警醒,使人振奋,使人高尚,使人坚强.此外,我还读过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寥寥数十字,但字字掷地有声.读后,都会被他的那种境界、那种情怀所感染.像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可以说,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涵.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读哲学书,学点哲理慧语是修身养性的基本功.我在高中读书时,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课本中得到了启发,就喜欢爱读哲学著作.后考进湖北大学政治系,哲学是一门主课,我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也养成了读哲学书、买哲学书、藏哲学书的习惯.我认为,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问.哲学使人的目光深邃、思维严密、胸怀博大、见解精深.文学以其富于感情和形象的语言感染人们,哲学则以概念与理性的思辨启迪人们.前者重形象思维,后者重逻辑思维.哲理,正是感性与理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联姻”,也可以说,是文学与哲学边缘的相交.哲理不仅面对一个丰富的外部世界,而且联系于复杂的人们的内心世界.这两个世界又氤氲化生,变幻无穷.过目难忘的哲学慧语启迪智慧.闪光的哲理净化人的心灵,通过开掘真、善、美的内涵,鞭挞了假、恶、丑.哲理佳句无不具有炽热的感情、冷峻的思考、较新的角度、优美的言辞,让人们在深思中得到美的愉悦,在启迪后得到美的享受,启示理性,开拓视野,触发读者作高一层次的联想.不在乎的东西往往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哲理是某种情感体验浓缩物.但是,由于经过开华,便不只是表达一种感情而已,它留给读者积极的思考余地.这些入木三分的哲理佳句无一不是金石良言.哲理,不应成为空洞无物的说教,干巴巴的口号,而应让人们在沉思中得到美的愉悦,在启迪后得到美的享受,启示悟性,开拓视野,触发读者作高一层次的联想.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个不努力就是指的不努力读书,要少读一些空谈大话的次品.如果说幽默是“人类智慧的第一次闪光”,那哲理是人类智慧更耀眼夺目的闪光.所以,我认为,面对精神产品,最能引起思索的是什么?当然不是电视片、电影、甚至也不是戏剧,而是哲学、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这是思想和精神的最好最方便的表述形式和存在方式.它们本身就是引人思索的特质.
修身养性,要读一些真正能影响人生的励志书.古今中外多少人正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而选择的读书,也正因为如此,又有多少作者写出了一部又一部对人的修养与处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书,我称之为励志书.此类书中闪烁着哲学家睿智的语言和绝妙的思想,心头涌动着的是感激与快乐.比较著名的像我们中国的《菜根谭》、《幽梦影》、《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等;国外的如英国培根《人生论》,共收入58篇短文,探讨了包括哲学、伦理学、做官秘诀、处世之道、治家准则、对艺术和大自然的欣赏等方面的问题,充分显示了英国人特有的壑智、敦厚和既严谨又演有想象力的审美情趣.全书见解独到,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受喜爱的十本著作之一.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都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生存意志的激发.我在上个世纪60年代读过一本《怎样培养坚强的意志》,书中的思想深深地烙刻在我心上.后来无论是生活多么艰辛,还是遇到生活中的难关,都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在支撑着我.书中写道:“只有意志信念坚忍者,才能牵着挫折的翅膀,拖垮它、磨穿它、摧毁它.挫折和成功是生活的两张面孔,善于与挫折相知相交,成功才会在你面前闪现出希望的火花”;“我们应当明白:消除错误的思想和行动,注入快乐,比割除身上的肿瘤和脓疮还重要.它像一盏明亮的灯,始终为照亮前进的路.要想得到快乐,就必须培养快乐的心理,不为别人的批评而不快乐.”多么深邃的哲学思想!读罢,便于不知不觉中被哲理的语言所打动,被哲理的精辟分析所折服.近年来,这一类励志的图书越来越多,如畅销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细节决定成败》(100-1=0的故事)等等.这也充分反映了一点,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阅读提升自我的品德情操、个人修养.现在很多人,甚至小孩十来岁已经开始读如何致富、怎么化妆的书,真让人觉得担忧.我觉得青少年要读一些励志的书,这些书对人一生的价值,远远超过赚钱和美容.我们要认真学习,发扬光大.
在修身养性方面,我还喜爱品读名人家书.家书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自身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历经时代风雨的淘洗而不褪色,反愈发显示出内在的思想光芒和魅力.从影响中国千余年的《颜氏家训》、《朱氏家训》,到后来的《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再到解放前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闻一多家书》;解放后的《傅雷家书》、《沈从文家书》等等,可谓渊源流长,由来久远.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真是再生动不过了.我品读名人家书,时常被书中蕴涵的殷殷关切、希望与爱所感动和折服,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如:读闻一多留美期司的家书,我明显感到落后国家的公民在他国受到的歧视和屈辱.我原来总以为鲁迅先生是个面目严肃的铁骨战士,读了鲁迅给许广平的信后发现鲁迅先生有柔情、可亲的一面.在许多人眼里,柳亚子先生是一个诗人,写的家书一定会充溢着诗性的浪漫气息.其实不然.譬如他写给儿子柳无忌的家信:“我礼拜三的寄四本帖,礼拜四寄的一封信和一本帖,礼拜五、礼拜六每天寄明信片一张,你都收到了吗?觉得太多了缠不清,有些讨厌吗?如果讨厌,不妨来信告诉我.仍旧接到你一信,再发一信,好吗?这几天冷吗?热吗?吃的东西快完了吗?有人来过吗?身体好吗?功课不吃力吗?望你告诉我.”一个因服犊倩深而絮絮呵叨、没完没了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现代翻译家傅雷1954年到1966年写给长子博聪的书信.该书自1985 年初版后,已再版5次,发行数已超过100万册,至今畅销势头不减.之所以出版者一版再版,是因为这本家书并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读了这些家书后,我就想,一个人,在社会上可能是这个“长”,那个“家”,但在家里,在妻子面前是丈夫,在子女面前是父亲.柳亚子、傅雷就是这样一个个真实的人.我明白了命运是如何将崇敬和爱慕连在一起的,为了让家人幸福美满,我饱经岁月风雨、人世沧桑,吃苦耐劳而终身不悔.退休后,我很有兴趣地读了曾国藩的家书,惊奇地发现这位权倾一时、大红大紫的钦差大臣,竟会发出“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的感慨.我觉得这位古人主张的读书的境界,对于今日的读书人是有很好的启发作用的.曾国藩的家书中多处谈及读书,自然其中有些内容功利心很重,但有些关于读书的精义,比如读书重在领得读书之趣、变化气质、陶冶性情、豁达襟怀……比如读书需要有志、有识、有恒这些思想,看得出皆是从其终生读书体验悟出的.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以上这些家书都焕发着奇异光彩,闪耀着真知灼见,不仅滋润了一个家庭的成长,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座“洁白的纪念碑”.所以,我喜爱读家书,也爱收藏书信,在我的邮集中就有几箱实寄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