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何研究自己的教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4:42:31
8.如何研究自己的教学
8.如何研究自己的教学
8.如何研究自己的教学
【给英语教师的99条建议】 我想结合自己从事教育科研的经验和体会,从做真实的研究、做身边的研究、做有效的研究等三个角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做真实的研究求真,应该是每一个科研者的良知.然而,在个别学校,教育科研却有点“假大空”,流于形式,成为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价值受到质疑,教师从事研究的积极性在降低.对于身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来说,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研究?我认为,最受教师欢迎的教育科研,必须是真实的,能提升教师的素质,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杜威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行动方式.”求真,需要我们拿出勇气,不把教育科研当成装点门面、增添荣誉、应对检查和个人晋职的筹码,而是把她作为一种潜心于教育研究的过程来体验.首先,选题要真实.在某些校长和教师看来,教育科研就是搞“课题”,级别越高越好,不管课题是否符合教学实际,只要是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科研机构下达的课题就行,只要能装点门面就行.其实,一个学校的教育科研至少包括三类研究:课题研究,常态研究,学校发展研究.它既有课题立项带动,又有常态研究支撑,同时,把如何办学校、学校如何改革与发展也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的研究惠及面宽,参与性强,适用范围广.我们应提倡教师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思考中、热点难点中和纵深漫溯中寻找课题.不要去只考虑课题是否立项,级别是否“够档次”,面对我们每一天的教育对象和每天都可能遇到的困难,我们锲而不舍地研究,这样的研究最真实,最有价值,也最容易出成果.其次,过程要真实.真正的教育科研不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而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或者是调查研究、经验概括、实施推广的过程.搞研究,做课题,我们都要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关心过程,注重实效,不能追求形式主义.如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避重就轻,蜻蜓点水,那么整个过程就会成为一个哑铃状的畸形怪胎,重两头轻中间.真实的教育科研,要与实践同步,强调教育者在研究过程要言行一致,不能述而不作、论而不行,行动性研究无“行动”;说一套、做一套,对外开课展示是一套,平时教学又是一套;纸上谈兵,花点子一个又一个,实际教学却是“涛声依旧”、“新瓶装旧酒”.最后,成果要真实.李镇西认为,“真实的科研成果应该主要体现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包括教师和学生精神面貌的积极变化.”在总结研究成果时,我们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能凭空想象,弄虚作假和抄袭剽窃.真实的科研成果应该是形式多样,层次各异的,不应该是各种口诀或顺口溜式的“经验”、“模式”,不应该只注重撰写论文、出版论著、编写教材等有分量的标志性成果.其实,看似“小儿科”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等,都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鲜活真实的一手材料,理应得到重视.二、做身边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处于教学一线,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原始案例、数据和材料,具备从事教学研究的有利条件.《学记》说:“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是进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前提.没有“教”的教育科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关注身边的教育细节,在自己实践中找寻研究的话题.因此,学生的心理特点、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辅导、考试和试题等教学过程才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向.1.研究课堂.课堂是教师科研的主阵地.中小学教师可以做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来引发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解决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的问题.课堂教学研究包括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处理等方面.课堂中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主题,哪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环节.2.研究学生和学情.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理应是我们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去思考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研究评价方式.评价对中小学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调控作用.我们要研究新课程对教学评价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导向、激励、反馈、调控及鉴定等多种功能.这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2000年,江苏省率先进行全省大范围的中学生英语口语测试试点.我作为参与者,认真总结了感受和认识,该总结文章《科学、公正地评价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发表后,引起广大反响.4.研究文献和著作.教师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注意平时资料积累,对针对性强、理论价值高、对教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文章内容,要加以剪辑或摘抄,并装订成册,建立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资料库.在资料的积累和研读中,我们肯定会受到很大启发,正所谓“采众家之长,成一己之见”.5.研究微观课题.如果没有条件或机会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等课题的研究,教师可以自力更生,选择教育教学中的某一实际问题作为研究方向,做“个人课题”研究.个人课题虽然不被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承认,但还是有很多好处,例如,教师自己有很大的自由度,课题选择和课题运作不受他人、学校、其它部门的牵制;灵活性大,课题研究的主动权在教师自己手里,进度的快慢和方法的选择由自己决定,包括课题的调整和修订.三、做有效的研究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关键,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粗粗一看没有问题的地方能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的时候能聚焦问题;在别人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说,实效是检验教育科研价值的主要标准.有效的教育科研应该是“低碳”的,能减负增效.学校科研部门绝不能强行摊派研究任务,强逼教师做无用功,给教学任务已经十分繁重的老师们雪上加霜.相反,我们要克服形式主义,想方设法拓展教改空间,增加教育科研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不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们的负担,而成为解决问题的法宝,成为教师发展的需要,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支持力量.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让广大老师知道,正确的教育科研,不但不会增加负担,而且还会把他们从繁重机械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增加教学效益.让广大老师真正体会到,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必像专家那样“创新”或“填补空白”.让广大老师明白,研究方法也不必那么“无懈可击”,可以观察、调查、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和个案研究为主,间或尝试一下“准实验”研究.有效的教育科研应该是“本土化”的,不能盲目照抄照搬.早在上个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教育科研中的“媚外”与“移植”现象,形象地比喻为“替外国人拉洋车”.现在,教师的教育科研中仍有这种不良风气,将国外、尤其是西方的某些教育理论或教育流派视为经典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秘诀.有效的教育研究应该关注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对国外教育理论和流派的介绍和借鉴,要充分考虑它产生的背景和适用的边界.最为重要的是,要与中国教育的实际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发挥国外教育研究和比较教育研究的作用,也才能真正体现借鉴国外教育理论的价值.有效的教育科研要走“行知合一”的实践路线,强调教研、科研结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而空.我们要把科研下嫁到教研,让教研上升到科研,让两者熔为一体,相得益彰,走出“教研与科研两张皮”的怪圈.我校的一些成功做法有:1.找准科研与教研的结合点.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成功”这个中心来开展的.教育科研不论选择什么课题,采用何种方法,教研活动不论运用怎样的形式、确定哪种角度,都要围绕着学校工作的中心来开展.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中小学教师从事科研和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的结合点.2.让专职科研人员与一线教师结成联合体.一方面,一线教师容易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为研究提供丰富鲜活的研究案例和素材;另外一方面,由专职科研人员向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介绍新的教育理论,传授科研方法.坚持科研人员与教师相结合,实现“1+l>2”,有利于培养一支集教育教学科研于一身的教师队伍,实现科研与教研共同进步、共同提高.3.教研和科研协同攻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既是教研活动所关注的,也是教育科研选题的源泉.围绕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难题,来确定研究课题,再以教育科研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然后又通过教研活动回到教学实践中去进行实验,检查效果并逐步推广运用.这种协同攻关可以使科研与教研活动优势互补,并使教研活动课题化,教研成果科学化.4.提炼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在长期的实践中,优秀教师形成有自身个性的教学特色,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交流、观摩、总结他们的经验、风格、思想和学科教学的特点、方法,一直是教研活动的重要任务.但如果仅限于此,则是对这些优秀教师宝贵财富的浪费,应在交流、观摩、总结的基础上,从教育科研的高度,用教育理论对这些经验、方法、风格进行恰如其分地阐释,挖掘蕴藏在深处的规律性东西,使之推广.教师成长离不开科学研究,教师成功并不遥远,道路就在身边.只要播撒教育科研的种子,就能成长为一个理性的会思考的教师,成为幸福快乐的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一个实践者,他身为校长,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该班学生毕业.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3700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探索各年龄期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他一生撰写了41篇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小故事.而他的工作环境始终是一所物质条件一般的普通农村中学——帕夫雷什中学.正是怀着朴素的情感投身教育科研,才使这位实践者成为“教育思想的泰斗”.让我们不再犹豫,从身边的细节入手,从事有益的真实研究,做一个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热爱的教育者;做一个爱琢磨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做一个“知行合一”的有思想的行动者.但愿,教育科研,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少一份压抑,多一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