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东亚共荣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18:43:34
什么是“大东亚共荣圈”﹖
什么是“大东亚共荣圈”﹖
什么是“大东亚共荣圈”﹖
1940年7月22日,第二届近卫内阁上台,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和《适应世界形势处理时局纲要》.1940年8月1日,外相松冈洋右在为德国驻日大使奥特举行的招待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大东亚共荣圈的范围为中国、朝鲜、日本、“满洲国”、法属中南半岛、荷属印尼、新几内亚等大洋洲,及澳洲、新西兰、印度及西伯利亚东部等地.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
.而且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在内阁设立大东亚省,并且于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满洲国(代表:首相张景惠)、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菲律宾(总统劳威尔)、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席代表钱德拉·鲍斯)等共同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在会后发表《大东亚宣言》揭暨其目标.
虽然大东亚共荣圈是以所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是大东亚共荣圈中的独立国家却是由日本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成为日本侵略亚洲的障眼名目,大东亚共荣圈内的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日方也没有使其独立;虽然日本在战争末期改变其目标,准备让爪哇岛独立.
大东亚共荣圈宣传画
大东亚共荣圈随着日本的投降而结束,虽然日本被认为是侵略者,但是日本军队排除东南亚殖民地宗主国的势力,并且企图建立现代化体制,同时也让菲律宾、缅甸等国独立,许多如苏卡诺、劳威尔等独立运动领袖也多与日本方面联合.至今关于这方面的正反讨论仍持续不断地进行.
此外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朝鲜、韩国等国家则一直坚持“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为取得侵略本国机会的名分而已,其实质是在这个共荣圈中接受日本的统治.事实上,日本右派仍认为中日战争为“被迫应战”,而大东亚共荣圈,更是“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中解放亚洲”的必有作为.另一方面,此历史定位与论点常成为日本与邻近国家地区;如中国、韩国外交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妄图在亚洲、澳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建立殖民大帝国的侵略计划.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的势力区域.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当时称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日本为中心,排除英美等其他势力.经过全世界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共同奋斗,这一阴谋被粉碎.
早在1936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就决定了作为长期国策基本方针的《国策基准》,把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的统治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作为“帝国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这是“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初设想.1938年11月3日,近卫文麿政府发表关于“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这一声明的实质是表明日本要独霸中国东北及更广大地区.
日本对东南亚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大米、橡胶、锡、石油等战略资源垂涎已久,早就渴望夺取南洋作为支持其侵略战争、独霸亚太地区的基地.1940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占领荷兰、法国等地,并威胁英国本土.日本政府认为形势对其有利,便加快推行南进战略和殖民侵略计划.1940年8月,近卫内阁正式宣布了《基本国策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以皇国为核心,以日、满、华的强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确立包括整个大东亚的经济协同圈”,为“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蒙上一层“皇道主义”色彩.同年,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上台后的演说中首次正式提出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在政治上以“共存共荣”为幌子,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主宰的,“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基础的”,嚢括印度以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北的所有地区和国家的殖民大帝国;在经济上由日本垄断“共荣圈”内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在军事上通过占领南洋地区,利用其资源和战略基地,与英、美进行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持久战,建立日本的势力范围.
3结果
日本“南进”战略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方针加剧了它与英、美的矛盾,因此日本加紧与德、意法西斯勾结,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40 年代,日军很快地侵占了印度支那、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广大东南亚地区.日本侵略者以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可以得逞.但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畸形梦想彻底破灭.
4影响
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惨败,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也随之烟消云散.然而,在日本,90年代以来,有相当一批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人物,重新拿起在战争期间日本统治者的歪理邪说,为日本在战争期间犯下的罪行涂脂抹粉.其最重要的论点与战争期间日本政府的宣传是一脉相承的.
5历史
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当时称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早在1936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就决定了作为长期国策基本方针的《国策基准》,把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的统治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作为“帝国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这是“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初设想.1938年11月3日,近卫文麿政府发表关于“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这一声明的实质是表明日本要独霸中国东北及更广大地区.
1941年12月9日,日本在太平洋珍珠港轰炸美国军舰引发太平洋战争后,随即向英、美宣战.1941年年底到1942年初,即在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与东南亚战场取得一些偷袭式的胜利.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又一个新阶段,是日本与美、英、荷等国争夺势力范围,要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以它为"盟主"的"大东亚共荣圈",故自称为"大东亚战争".在开始的一年里,日军的侵略异常顺利,很快侵占了印度支那、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广大东南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