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梅花》的原文及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4:30:10
宋.苏轼《梅花》的原文及解释宋.苏轼《梅花》的原文及解释宋.苏轼《梅花》的原文及解释苏轼过大安山《梅花》诗赏读宋元丰二年,苏轼写讽诗入狱.执政者欲置之于死地,后因其北竭力营救,才幸免于死.元丰三年正月

宋.苏轼《梅花》的原文及解释
宋.苏轼《梅花》的原文及解释

宋.苏轼《梅花》的原文及解释
苏轼过大安山《梅花》诗赏读 宋元丰二年,苏轼写讽诗入狱.执政者欲置之于死地,后因其北竭力营救,才幸免于死.元丰三年正月,苏轼被贬到偏远的黄州小镇去当团练副使.当他顶着风雪艰难地攀登过麻城的大安山(又叫春风岭)的百丈街时,一座古寺出现在眼前.只见山谷里寺宇差参错落,宝塔巍然耸立,松竹小径迂回伸展,漫山的松柏,在风打雪压下更见其下屈的风骨,山坡上簇簇傲寒绽放的红梅,引发了他的诗情,于是写下了《梅花二首》: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何人把酒尉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划棘间.”第一句以动衬静写梅花生长的环境,诗句侧重表现野梅远离人世的喧嚣,冰心玉骨不杂尘的绰约风姿.第二句写野梅蓬勃的生命力与傲然不群的品格.“灼”是燃烧的意思,“烁”是光亮的样子.朵朵梅花像是缀在枝头的团团星火,开放得何等热烈,何等夺目,何等娇艳;而冬末春初的“草”自然是黄白而枯败的.“棘”也自然是绿叶尽脱.以衰草瘦棘的背景相衬,梅花则更显得容丽品高,卓然不凡.她是那样的迷人,却又难以触摸,可远观,而不可近亵.这超群脱俗的“灼烁梅花”显现了幽谷的灵魂,构成了空山的绝唱. “一夜东风吹石裂”“一夜”足见时间之长,而袭击竟在“夜”里进行,使你难以提防、抵档,足见用心之险恶.“吹石裂”足见打击之猛烈.不难想象,“一夜”梅与风的博斗是怎样的惨烈:狂风将梅花恶狠狠地压在地上,梅却将铁般的腰肢不屈地伸挺起来.再压下去,再挺起来.但终因双方争斗力量悬殊,悲剧的结果是必然的--“半随飞雪度关山”.摧落的梅花漫空飞舞,梅花似雪,雪似梅花.那瓣瓣梅花是不届的魂灵,在空中控诉、呐喊.这里的“半”字很值得玩味,深隐的潜台词好像是说:“一夜”的刀光剑影,狂风也未必全胜,梅花也未必全败,你看,不是还有朵朵梅花“灼烁”在枝头吗?一旦日出,她又会让幽谷更加靓丽起来. 句句景语皆情语.这首诗,苏轼是在写梅花,也是在写他自己的不幸遭遇,苏轼才高八斗,鹤立鸡群.然而,草木俊秀,风必摧之.虽然悲剧的出现在所难免,但小人肮脏的嫉妒与邪恶的陷害,也并没使诗人屈服,他的傲骨没有被折断,他冷漠地承受着风霜刀剑,迎接春天的来临. 第二首诗紧承第一首而来,就像是词的下阕.第一首侧重梅花具体形象刻画与不幸遭遇的描绘.第二首则物我合一,更鲜明地坦露出诗人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读这两名诗,不禁使人想起了陆游的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其境相似,怨也相似.两诗几乎可以互释.所不同的是,苏诗对景物没作具体的工笔描绘,而是以反诘句直接喷发出郁郁于胸的愁的愁怨与不平.诗人仿佛凝神于梅花前,默默问:“梅花呀梅花,你这样娇艳可人,你这样零落成泥,又哪得知音呢?你只得无奈地将娇容与泪水静静地留在这深深的幽谷里呀!”“开自无聊落更愁”一句寄托了诗人对梅花境遇的深深同情.其实,梅花不幸而有幸,因为她终究遇到了久伫花前的诗人,而诗人满腹报国之才又有谁能尝识呢?当诗人从“琼楼玉宇”重跌在地时,又有谁同情?诗句流露出诗人心中深深的孤寂与痛楚.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大安山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川.曲曲弯弯的举水河直向黄州边的长江流去.而大安山下的歧亭古镇是个水码头,饱受爬涉之苦的苏轼再可直接乘船去黄州了.惆怅之余又有几分惬意.这两句,诗人将自已与花瓣二合为一了,因为二者遭遇相同,“同是天涯沦落人”;境况也相似--随波逐流.诗人的“无聊”与“愁苦”的处境实有一些可叹、可悲,但诗人并没有一味地悲观哀叹,而是从哲理的角度作深入的思考:这“幸”实从“不幸”中来,孤芳自赏,言打风吹,花之不幸;才高人妒,世态炎凉,人之不幸.然而,魂落清溪而不陷污沼是花之大幸,摆脱官宦樊笼而得珍贵的自由是人之大幸.“幸”字浓缩了诗人对得失进退漫长而痛苦的思维过程.最后,诗人终于通达了,清醒了,他在长叹一声之后,无奈而且又不无希翼地敞开胸襟,向新的人生道路迈去.(刘宏《麻城名胜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