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辛亥革命的一个历史人物谈认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1:04:57
选择辛亥革命的一个历史人物谈认识选择辛亥革命的一个历史人物谈认识选择辛亥革命的一个历史人物谈认识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

选择辛亥革命的一个历史人物谈认识
选择辛亥革命的一个历史人物谈认识

选择辛亥革命的一个历史人物谈认识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传统上认为他的本质是反动、落后的,并且是图谋复辟的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新军),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最终以失败收场.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革命时期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汉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谭人凤,字石屏,名有时,号符善,晚年自号雪髯,人称谭胡子.汉族,湖南新化县人.清咸丰年农历八月初六(1860年9月20日)生于新化县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乡南塘村).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享年三十二岁.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汉族,湖北黄陂人.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入海军服役.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战后投靠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袁世凯死后,由副总统继任总统.1922年,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黎死后,以国葬的形式葬在土公山(现华中师范大学东南门附近)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一级上将.解放前夕去台湾,卸职后避居阳明山著述至去世.1939年12月至1943年4月任山西大学校长,其著述有:《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阎伯川言论集》等.
  陈其美(1878-1916 年),汉族,字英士,浙江吴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青帮代表人物,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弟陈其采,字蔼士.兄陈其业,字勤士(陈果夫、陈立夫的父亲).陈其美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为蒋介石拜把之兄,将蒋介石引荐于孙中山.1916年5月18日,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于日本人上田纯三郞寓所中将陈其美当场枪杀.陈其美遇刺后,孙中山高度赞扬陈英士是“革命首功之臣”.
  希望这些资料都对你有用,你在总结一下他们的精神就可以了. 赞同0| 评论 2011-11-22 20:07 真理真实真相 | 四级
  辛亥革命元勋孙武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光绪六年(1880)出生于湖北夏口.1896年考入武昌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新军教练,调岳州武威营队官.庚子(1900)年,唐才常谋起兵,设总机关于汉口,举孙武为岳州司令,事败逃往广东,后潜归乡里,参加曹亚伯等人组织的科学补习所,负责运动军队会党,失败后流亡日本,入成城学校习海军.1904 年9月再赴日本,入成城学校习陆军.1905年11月归国.回国后,孙武参加刘静庵组织的日知会,1906年冬,日知会被封,刘静庵等人被捕,他逃往辽东,辗转赴日.在日期间,孙武与焦达峰等人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长,1908年夏,再往日本,入大森军事讲习所,研究野外战术及新式炸弹;8月与焦达峰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不久被推为湖北主盟.回鄂策划革命.1909年编会党为五镇,1909年3月,孙武在武汉设立机关,联络会党和士兵,与共进会秘密推定的各省都督相约,凡一省发动,各省必须响应.1910年3月,长沙发生饥民抢米风潮,焦达峰来信称将在长沙发动起义,请孙武予以响应,不料湘乱很快平定,焦达峰中止了起义,而武汉因消息泄露,机关被破获,官府大肆搜捕党人,孙武等人逃往外地避难.旋赴梧州参加起义,事败退居香港,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被武汉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推为主席.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部长,1912年3月,自行引退.1915年12月,任参政院参政.1922年,鄂督萧耀南委其为汉口地区清查督办.1926年夏,任湖北地区清查督办.北伐军抵武汉后,孙退居北平.
  在武昌起义的几位领导人中,孙武可谓老革命.庚子以来,屡仆屡起,鄂事无役不与,辛亥首义,更是勋劳卓著,他的革命资历超过同盟会多位要人,即与黄兴、宋教仁、居正相比,也毫不逊色,只不过他是土革命,虽曾数次赴日,实为流亡而已,既无留学的文凭,也未得到孙黄的青睐.假使他心胸宽广一些,名利看淡一些,为人再温厚一些,遇挫再坚忍一些,断不会有日后反孙反黄之举,也不会有“群英会”驱孙之事.
  一位领导武昌起义的老革命,推翻满清之后,竟被昔日的同志逐出武昌,下场不可谓不惨,志大才疏,德不配位,的确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