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一下夏至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3:01:29
详解一下夏至日详解一下夏至日详解一下夏至日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那天,整个地球上除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每年

详解一下夏至日
详解一下夏至日

详解一下夏至日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那天,整个地球上除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 夏至日太阳直射光线侧视图
  [1]夜最短.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长,白昼越短,南 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地球上距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比之下,此时北半球比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一般北半球6,7,8三个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而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是从东北方升起,向南方运行,到西北方落下;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是从东北方升起,向北方运行,从西北方落下.   因为海南全岛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所以海南在夏至日这天,日出时太阳在东北方,日中时太阳在正北方,日落时,太阳在西北方.   平时说的夏至日(一般指北半球) 实际上是北至点,就是太阳直射点最北的一刹那,是一个时刻,不是一天,其实你仔细看看日历会发现所有节气都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原因就在于此.但习惯上我们会把自己所在时区包含这一刻的一整天都叫做夏至日.   “夏至”时节,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一 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过了这天,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也就逐渐变短了.“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昼长时间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级越明显的缘故. 夏至日图示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昼长夜短这种变化,纬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那么,这一天中国不同地区白昼到底有多长呢?江苏省天文学会天文专家严家荣介绍,根据这些地方在夏至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出了白昼的长度(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中国的最北端的漠河是中国昼长最长之地,昼长16小时56分;中国领土最南边界曾母暗沙是中国昼长最短之地,昼长12小时16分.南北差距达4个小时40分钟.   另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为:哈尔滨市昼长15小时43分;北京昼长15小时1分;济南昼长14小时40分;上海昼长14小时11分;杭州昼长14小时7分;福州昼长13小时46分;广州昼长13小时34分;香港昼长13小时30分.
  编辑本段夏至饮食习俗
  夏至节气一般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为者,至有三义;一以阴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为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夏至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周代夏至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饥饿.从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宋代《文昌杂录》: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史》礼志记载:夏至之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夏至祭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有的地方麦糊烧(一种用面粉调成糊在锅中摊成极薄的大饼)供司灶、祖宗.也有擀面为薄饼,烤熟后夹以青菜、豆荚、豆腐等祭祖.   夏至是一年“四时”之一,标志盛夏的来临.与冬至开始数九一样夏至起也数“夏九九”.《夏九九》有很多版本,最能反映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湖北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庙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至来临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已进入梅雨季节,而梅雨天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少,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荆楚岁时记》说夏至这天,把用菊叶烧成的灰撒在农作物上,作物就不会遭受病虫害.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谚语: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漠河县于1989年把“夏至”定为旅游节.
  编辑本段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过了夏至,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编辑本段特点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编辑本段习俗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夏至日是中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招远吃水饺,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广东流行“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广东人素有喜吃狗肉之习,阳江地区尤甚.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   史载,宋代宫廷中,每适夏至,御厨们就包出一种夏至馄饨,供帝后妃嫔食用.其实,宋代宫廷不光是夏至这个节令吃馄饨,一年之中其余二十三个节气亦均吃馄饨,故宋代宫廷便有一道“二十四节气馄饨”的著名面点,南宋高宗尤嗜食馄饨.
  编辑本段农事
  过了夏至,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但是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热仍比地面反辐射放出的热量多,气温继续升高,故夏至日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节.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后进入伏天,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害虫迅速滋长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洼农夫忙.   玉米夏谷快播种,大豆再拖光长秧.   早春作物细管理,追浇勤锄把虫防.   夏播作物补定苗,行间株间勤松耪.   棉花进入盛蕾期,常规措施都用上,   一旦遭受雹子砸,田间会诊觅良方,   一般不要来翻种,追治整修快松耪.   高粱玉米制种田,严格管理保质量,   田间杂株要拔除,母本玉米雄去光.   起刨大蒜和地蛋,瓜菜管理要加强.   久旱不雨浇果树,一定不能浇过量.   麦糠青草水缸捞,牲口爱吃体健壮,   二茬苜蓿好胀肚,多掺干草就无妨.   藕苇蒲芡都管好,喂鱼定时又定量.   青蛙捕虫功劳大,人人保护莫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