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也能算春秋五霸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9:40:35
宋襄公也能算春秋五霸么?宋襄公也能算春秋五霸么?宋襄公也能算春秋五霸么?不算,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宋氏,名兹甫(公元前?年—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

宋襄公也能算春秋五霸么?
宋襄公也能算春秋五霸么?

宋襄公也能算春秋五霸么?
不算,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宋氏,名兹甫(公元前?年—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   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华元、华椒和乐祁.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平定齐乱后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结果宋军大败,次年宋襄公因重伤而卒,其子宋成公王臣继位.   在位时间: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   前任:(父)宋桓公   继任:(子)宋成公
平定齐乱  在宋襄公即位的第八年,即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十月七日,齐桓公去世,齐国爆发了易牙之乱.其乱始于太子之争.齐桓公有六个儿子,而且都是庶妾所生,地位平等,所以齐桓公怕自己死后诸子争位,就与管仲将公子昭(后来的齐孝公)托付给宋襄公,是为太子.等到齐桓公去世后,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废掉齐桓公立的太子公子昭,易牙与寺人貂杀死群吏,立公子无亏为君,公子昭逃到了宋国.此时宋襄公见齐国有乱,正好齐桓公身前又将公子昭托付给自己,宋襄公是个视仁义超过自己生命的人,同时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宋国的实力不是很强大,但宋襄公认为公子昭来投奔他,这是个可利用的机会,于是便想乘机夺取齐国的盟主地位,就收留了公子昭.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要护送公子昭回齐国去当国君,让诸侯派兵相助,以壮声势.大部分诸侯一见是宋襄公出面号召,没几个人理会,只有卫、曹、邾几个比宋国还小的国家派了一些人马来了.宋襄公统领四国联军杀向齐国,齐国的贵族对公子昭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军实力,就把无亏与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在国都临淄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是为齐孝公.
图谋称霸  宋襄公为大国齐国齐孝公复位起到大作用,自认为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足够树立威信称霸诸侯的时候了,便想会盟诸侯,把自己的盟主地位确定.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而后,又命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次睢之社去祭祀,想借此来威胁东夷臣服.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这样,在诸侯中变形成了两大集团,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一党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宋襄公派使者去楚国和齐国,想把会盟诸侯的事先和他们商量一下,取得楚国、齐国的支持.开始时,楚成王接信后轻蔑地直想笑,讥笑世上竟有宋襄公这等不自量力的人.大夫成得臣说:“宋君好名无实,轻信篡谋,我们正可利用这一时机进军中原,一争盟主之位.”楚成王觉得甚是,便将计就计,答应与会.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霸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他事先未征求齐国、楚国的意见,自作主张拟了一份在宋国会合诸侯,共扶周天子王室的通告,并把时间定在当年秋季.楚成王和齐孝公两人对宋襄公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心里却不痛快.但碍于情面,还是签了字.
  到了秋天约定开会的日子,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只有齐孝公和鲁国国君没到.在开会时,宋襄公首先说:“诸侯都来了,我们会合于此,是仿效齐桓公的做法,订立盟约,共同协助王室,停止相互间的战争,以定天下太平,各位认为如何?”楚成王说:“您说得很好,但不知这盟主是谁来担任?”宋襄公说:“这事好办,有功的论功,无功的论爵,这里谁爵位高就让谁当盟主吧.” 话音刚落,楚成王便说: “楚国早就称王,宋国虽说是公爵,但比王还低一等,所以盟主的这把交椅自然该我来坐.”说罢并不谦让,一下子就坐在盟主的位置上.宋襄公一看如意算盘落空,不禁大怒,指着楚成王的鼻子骂:“我的公爵是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谁不承认?可你那个王是自己叫的,是自封的,有什么资格做盟主?”楚成王说:“你说我这个王是假的,你把我请来干什么?”宋襄公说:“楚国本是子爵,假王压真公.”只见楚国大臣成得臣脱去长袍,露出里面穿的全身铠甲,手举一面小红旗,只一挥动,那些随楚成王而来、打扮成家仆和侍者的人纷纷脱去外衣,原来个个都是内穿铠甲手持刺刃的兵士(会盟前曾讲下会盟各国不许带兵,可是楚国不讲信用,由此留下了不仁不义的恶名,欺负以仁义为本的宋襄公,更是激怒了中原有正义感的国家,为六年后在城濮之战的大败埋下了伏笔).他们往台上冲来,吓得诸侯四散而逃,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幸亏宋国大臣早有防备,团结民众,坚守城池,使楚成王灭宋地阴谋未能得逞.楚成王把宋襄公拖到楚国的车上,带他回楚国去了.后来,直到过了几个月,在齐国和鲁国的求情调解下,楚成王觉得抓了宋襄公也没什么用,才把宋襄公放归回国.
  从那时起,宋襄公对楚国怀恨在心,但是由于楚国兵强马壮,也没什么办法出气.宋襄公听说郑国最积极支持楚国为盟主,就想讨伐力薄国小的郑国,出出胸中恶气.过了不久,郑文公去楚国拜会楚成王.宋襄公认为是个机会.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夏,怒气未消的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接报后,没直接去救郑国,却统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宋襄公这下慌了手脚,顾不上攻打郑国,带领宋军星夜往国内赶.待宋军在泓水边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 “仁义”二字.要用 “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到了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日渡河.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 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宋军大乱.宋襄公冲在最前面,却陷进了敌阵,被箭射中大腿.由于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对待下属十分好,所以他的属下都拼死保护他.那杆“仁义”大旗,早已不知丢在何处去了.
  泓水之战败后,宋国的百姓们对宋襄公都骂不绝口,宋襄公一瘸一拐地边走边说:“讲仁义的军队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义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别人,君子不俘虏年迈的老士兵,善待俘虏.” 他身边的将士们听了,都在心中暗骂宋襄公是个无能之人.
  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7年),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宋国的邻国曹国受到侮辱,来到宋国,宋襄公根据仁义的道理款待了重耳,宋国刚战败,国家贫穷,但仍送出了20乘车的大礼.这对重耳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个仁义的举动为他死后5年化免了一场亡国之灾,5年后又是楚攻宋,晋国出兵救宋,在城濮打得不讲信用的楚国几年不敢正视中原.
公子目夷四谏襄公  楚成王欲借宋襄公主盟赴会之际,劫持宋襄公,于是,答应准时盟会.
  目夷最后无奈地进谏:“你万一发生不测,我在国内再去接应之.”,襄公唯恐目夷失了他的信义之道,于是,命令目夷随同他一道赴会.
  楚成王派成得臣、斗勃二将,各率五百兵甲扮作随从,礼服里面套上甲铠、刀剑,前往赴会.盟会之间,楚王一声号令,千余甲士奔出,把其他诸侯吓得不敢出声,楚王历数襄公六大罪状,传令拿下襄公.目夷趁乱逃回宋国.大夫公孙固让目夷假意即宋国君位,楚王见襄公已成了一匹夫,于是把他放回宋国,目夷随即去位,使襄公复君位.
  襄公大叹:悔不听目夷当初谏言呀!可是,其悔言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