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9:05:05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怎么样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怎么样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怎么样柯小刚《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后记在写作的每一瞬间,有什么东西在生成,有什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怎么样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怎么样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怎么样
柯小刚《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 后记在写作的每一瞬间,有什么东西在生成,有什么东西在死亡. 这是我在这本博士论文的写作期间,用毛笔题写在我的陈旧的电脑屏幕上方塑料壳上的一句话[30].它表达了我在写作实践/时间/事件中对尼采“永恒轮回” 思想的理解.虽然我的研究主题并没有直接涉及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但是无论我对于黑格尔和海德格尔时间、历史主题的研究思考,还是作为这一思考过程的 “可见部分”的写作活动[31],都是在尼采的这一不断重新开始的思想对我的不断重新开始的指引之下不断重新开始地进行的.[32] 这个指引并不构成一种在先的教条.之所以如此,是源于多年来我对黑格尔的阅读和感受.在阅读的每一个瞬间,有什么东西在生成,有什么东西在死亡……尼采和德勒兹对黑格尔的“深刻”批评是一种怨恨的、复仇的攻击,因而,根据他们对主人/奴隶之划分的定义,是属于奴隶的行为.——这个指控当然是不正确的,就象他们对黑格尔的指控不正确一样.他们对于力、力群、生命、意志、纯粹主动性的形而上学信仰,妨害了“快乐的科学”这样一种最高贵的游戏,使得它太科学化而减弱了其游戏性及其快乐.对这一点的认识得益于我对海德格尔的尼采阐释的阅读.[33] 崇尚纯粹生成和主动性的生命形而上学不象我这位受了儒释道思想熏陶的中国人这样,把永恒轮回理解为瞬间生灭:黄昏的苍茫,蝴蝶的梦想.在《尼采与哲学》的结尾,德勒兹谈到(历史的)“转换点和嬗变点”的时候诉诸历史终结论,暴露了生命哲学的脆弱性:它终于暴露了自己的隐藏很深的末世论动机[34].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海子的这句诗[35],是那几乎齐着地面被折断了的、其庞杂而巨大的根系差不多完全被埋没和腐化了的中国文化,通过她的饱含血液和雨水的诗歌的心灵向着世界的发问.世界,在这里是一个多么合适的词语:它既表明着一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所处身其间的“世界历史”格局[36],也暗指着海德格尔意义上的与大地相互争执的世界(《艺术作品的本原》).“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海子的问题是中国对“世界历史”的提问,也是大地对天空的提问. 海子的诗人朋友骆一禾曾经试着回答了这个问题: 有一年,我从长城附近经过,向阳坡面上有一大片细幼的青杨林,几乎齐地折断,含着汁水,露着的生生的茬口,朝向整个春天,田野还带着北方的干燥.我坐到黄昏,也感到了黄昏.……吉普赛人说:不知为什么 / 黄昏使我这样忧伤 / 黄昏里总有什么东西在死亡. 你所说的曙光竟然就是我所说的黄昏.啊,尼采——黑格尔.但是,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总是某种多余的东西,逸出的东西.事情总是已经很圆满了,但是,但是海德格尔、海德格尔……[37]在黄昏的苍茫大气中,我感受到的不是文化乡思病、民粹主义或者“大地对抗海洋”一类的情绪.“Sind Sie Romantiker?”“Nein.”(您是浪漫主义者吗?不.[38])——对于耶拿的Welsch先生的如此质问,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不是生长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的孩子.然而青杨林附近的长城,似乎是引用者有意的安排,在这里却也根本不是流俗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的象征.与诗人的吉普赛心灵一起远走,我想到的要比所有这些都遥远得多.比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都要远得多.我刚好想到“世界”这个词:它又一次成为最合适的表达.一方面它是在“世界文化” 的意义上被理解,另一方面它就是这个黄昏作为世界:在世界的每一个瞬间,总有什么东西在生成,有什么东西在死亡……在文化的每一个瞬间也是这样. 这是一本研究时间的博士论文,在它的后记里却谈论世界.这让我突然想到一位朋友,在他研究世界的博士论文后记里却写了时间[39].他把世界写做世-界,犹如我把时间写作时-间.在他的后记里他也说:蝴蝶的梦想“不是无谓的感伤,不是不可救药的怀乡病,而是生命更醒的气息.”尼采的超人是不是羽化脱蛹之意,决定着尼采与末世论的基督教、尼采与进步论的现代性的真实关系.对于一切有效的捕蝇瓶来说,其制造技艺上的一个过于表面而为人忽视的要点在于:它必须是透明的,也就是说不可见的,以便于让外面的苍蝇看到里面的食饵,让里面的苍蝇看到外面的世界[40].这个隐喻和柏拉图的洞穴之喻各有优缺点,不知道不怎么读哲学史的维特根斯坦本人有没有意识到?在柏拉图那里困难的是看到外面的太阳,而洞壁则是随处可见而且可触及的坚硬现实.而在维特根斯坦那里,捕蝇瓶中的处境一如在早期逻辑哲学论中一样,困难的是找到界限、瓶壁.无论瓶内瓶外,可说不可说的,至少都是可以被“看”到的.然而界限,非但不可见,甚至不可触及.捕蝇瓶之所以仍然是一个不够用的比喻,正在于玻璃瓶壁毕竟是可以被欲求解放的苍蝇的奋力飞舞所撞及和撞击、乃至撞碎的:犹如柏拉图的洞穴,无论它多么暗昧坚实,只要它是存在的、只要它是相关于一种看视和触摸的认识论而存在的,或者更直截了当地说只要它是在某种存在论的意义上说是存在的,那么它就是能被克服的:人们发明了追求救赎的基督教和崇尚进步发展的现代性文化来克服它.一切在传统存在论意义上的存在都受虐狂似地寻求着对它自己的否定和克服.尼采以一种笨拙的形而上学语言[41]把这种受虐狂的解放冲动称作主动性的力的反动表现,或生成的存在论表达.类似的笨拙在弗洛伊德和马克思那里都可以看到.这三者走出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距离都不远.而在海德格尔看来,一切问题的关键的关键,在于对存在论的重新解释:这是另一种存在论,关于不可见不可触不在场之存在的存在论.它直接相关于超人意义上的希望和解放的概念. 无论时-间还是世-界,根据这种不在场之存在的存在论思想,重要的只是在这两个被隔断-连接即赋格(Fuge)的词语中作为连字符的短短的横杠.这个横杠不是记录任何发声音节的符号,但是它以一种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引起朗读者/默读者的注意——犹如在英语国家中常见的一种地面标志:“Mind the gap!”(当心沟坎!). 这本博士论文的写作,从头到尾,从论文涉及的内容到伴随其作者写作过程的生活,都是在这样一个沉默无语的沟坎即“之间地带”中进行的.——首先这篇后记本身就是一个总是记在mind中的gap.这篇在一开始就被当作后记写作的东西,是在全部书稿动笔之初就已经动笔了的,而现在——(这个“现在”作为一种“ 感性确定性”能够被“2004年4月2日”这样一个绝对线性时间的约定数字所标画吗?)——在论文完工而且答辩已经通过半年之后,我又在接着写它,虽然它并不长. 这本书的可见的题目涉及两个德语思想家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比较,然而它的不可见的题目涉及西方哲学传统和汉语思想传统之间的地带.“Mind the gap!”我一直注意着它,在我写作的始终,无论有意无意. “Mind the gap!”我现在正在注视着它,充满孤独失语的痛苦.它写在我面前的脚下,Coventry火车站的站台上.曾经在德国经历过的孤独失语的痛苦,如今正在英国继续.怀着对国内热烈亲切的学友切磋生活的无限怅往,我在这里傻傻地瞪着眼前的一行字“Mind the gap!”从T·S·艾略特的四月的荒原上刮来的冷湿的寒风吹进夕阳西下的站台. 我们不得不对这个沟壑上心上意,我们不得不忍受孤独失语的痛苦.只有在这个痛苦的沟壑所撑开的空间中也许才有可能允诺困难的自由[42],等来一列驶往东方既白的火车. 甲申年(2004年)复活节(Easter)完稿于 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 -------------------------------------------------------------------------------- [30] 在我题写这句话的瞬间,我也意识到:是的,是有什么东西在生成,有什么东西在死亡.而当我现在在描述过去的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也同样感受到这同样一种感受……如此以至于无穷,乃至形成一个巴洛克式的无穷复杂的褶子(参见德勒兹:《福柯·褶子》,长沙,2001).这个脚注与正文形成了一个对折的褶皱,它本身还蕴藏着、需要着和指涉着可能的注脚:所有在写作中生成的、死亡的东西以及写作本身,这一切构成了这个小小的脚注存在的背景,又被这个小小的脚注蕴含着和指涉着.整体和部分,构成了一种相互包容和敞开的、无内无外的拓扑学结构. [31] 不到一年的写作时间比起六年的专题准备,刚好接近于冰山的可见部分与全体的比例. [32] 谢林也有不断重新开始的思想.参见Joseph P. Lawrence, Schellings Philosophie des ewigen Anfangs(《谢林的永恒开端哲学》), Würzburg: K?nigshausen & Neumann, 1989. 此书中译本即将由笔者翻译出版. [33] 参见海德格尔:《尼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感谢孙老师在本书尚未出版之前就给我发来部分译稿. [34] 这一点在德勒兹的《福柯》一书的结尾也可以看出来. [35] 这句诗显然是针对尼采的提问. [36] 殖民地的中国是被强力拖入这个世界历史的进程和格局.黑格尔《法哲学》342节:“世界历史不是单纯权力的判断.……相反,世界历史是理性各环节光从精神的自由的概念引出的必然发展.”但是,如果理性和必然性本身就是最大的权力和暴力呢? [37] 海子:《但是水、水》. [38] 这是当我在耶拿访学的时候,Welsch先生在他主持的Kolloquium上听完我的报告之后向我的提问.Wolfgang Welsch先生认为,无论黑格尔还是海德格尔都是在浪漫主义的较大范畴之中的思想形态.参见Wolfgang Welsch, Vernunft,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1995. [39] 夏可君:《世界的语言生成:与海德格尔一道发现世界》,武汉大学博士论文编号10486,武汉,2001年. [40] 参见拙文《分析哲学的兴趣》,刊《现代哲学》2003年第2期. [41] 这里我主要指《权力意志》里的一些论述. [42] 参见Levinas: Difficult Freedom: Essays on Judaism, translated by Seán Hand, London : Athlone, 1990.在这本书中作为犹太人的列维纳斯所面临的状况,或许可以与汉语人的状况相参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