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的格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4:23:48
以“生命的格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以“生命的格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以“生命的格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命的格调 卢越
漆黑,冷风,寂寞,在午夜的钟声中渲染了一片荒凉.
皎月,柔光,明亮,在湛蓝的天空中增添了一点忧伤.
而我却独爱这份寂静,爱上这无人的深夜,爱上这十字街头的彷徨,也许只有黑夜才能体现我生命的格调.
独自行走在这黑的发慌的深夜.耳畔不时有风吹过,这风很冷,冷的却让我有了几分清醒,或许,是因为这份清醒才让我偶然发现了不一样的生命轨迹.
夜是很黑的,却没有阻断我幻想的空间,白月光透过氤氲的雾气照亮了我脚下的路.我顺着这月光蔓延的地方了望远处的黑屋子.那是传说中的古堡吧!不然,我为什么会在这黑中感触到了一点浪漫.古堡中应该有像专情剪刀手一样的机器人吧!还是居住着被变换成怪兽的王子,又或者是一个孤独而寂寞的天使.当我幻想着这些美好的事物时,黑屋子就不再标志着可怕的魔鬼.我便能轻而易举的感触到黑色的生命之魂.一种温暖而又悲凉的格调召示着我去打开那尘封已久的大门.
这月光又何尝不寂寞呢?“玉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这皎洁的月亮上是否真的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又是否真的有一只绒白色的玉兔时刻与她相伴.这样的生活意境正是我所想要的,美的月光,静的温存.一切如诗,尽可入画.纵使这月光冷得要命,我还是触碰到了那一丝暖意.冬天的月其实很美,这美很纯洁也很动人,我如履薄冰似的看着这月,生怕一不小心会弄脏了它.一种恬静而又洁白的格调牵引着我去凝望那温婉的身影.
一种格调决定一种人生,一种意境体现一个人的生活.即使我改变不了别人的生命轨迹,但我仍不会放弃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而我所崇尚的这种寂寞的生命格调,如同是一位沧桑的老人,每天行走在这昏暗的灯光下,渴望着遇到一个像我一样热爱黑夜的人在此停留片刻.或许,正因为这样,这种独特的生命格调才在无人问津中得到了升华吧!
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寞是钱钟书的格调.而我的格调是暗,是静,是光.生命本就属于你自己,何必注入太多别人的眼光.即使一生平平淡淡,也要活在自己的时光里.伟大的使命注定从平凡中迸发,简单的格调必然成就伟大的壮举.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 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 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 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 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两...
全部展开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 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 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 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 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 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 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 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 ,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 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 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 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 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 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 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 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 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 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 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 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 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 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 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 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 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 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 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 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 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 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 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