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舍勒发现氧气的实验的一点困惑“他在一个小瓶里放进一些铁屑,在上面浇了些稀硫酸溶液,然后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塞住瓶口,放进盛水的玻璃缸里.瓶里铁屑开始燃烧,并吱吱地响,稀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20:28:01
关于舍勒发现氧气的实验的一点困惑“他在一个小瓶里放进一些铁屑,在上面浇了些稀硫酸溶液,然后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塞住瓶口,放进盛水的玻璃缸里.瓶里铁屑开始燃烧,并吱吱地响,稀硫
关于舍勒发现氧气的实验的一点困惑
“他在一个小瓶里放进一些铁屑,在上面浇了些稀硫酸溶液,然后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塞住瓶口,放进盛水的玻璃缸里.瓶里铁屑开始燃烧,并吱吱地响,稀硫酸溶液也开始沸腾,冒出银白色的气泡.将导出气体靠近燃烧的蜡烛,气体霎时着火,火舌苍白而尖细.”
请问,为什么要放稀硫酸?银白色的气泡是什么?立刻着火的导出气体是什么?
关于舍勒发现氧气的实验的一点困惑“他在一个小瓶里放进一些铁屑,在上面浇了些稀硫酸溶液,然后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塞住瓶口,放进盛水的玻璃缸里.瓶里铁屑开始燃烧,并吱吱地响,稀硫
你贴的这个与氧气没任何关系,制备出的气体是氢气.
所谓“铁屑开始燃烧”肯定是妄语,“稀硫酸溶液也开始沸腾”只是因为生成氢气速率太高,剧烈冒泡看上去像沸腾而已.
至于最后的“火舌苍白”不知道是啥原因,可能氢气不纯吧,用金属+酸制备出来的氢气常含有一些硫化氢磷化氢之类的杂质.
2L描述了舍勒发现氧气的有关实验.不过那句“钟罩里的水面却上升了1/5高度”是著名的以讹传讹的描述.就实验步骤来看,水面上升绝对远超1/5
给你讲讲氧元素的故事: 氧气的发现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史。18世纪初,德国医生兼化学家施塔尔提出“燃素理论”,认为一切可经燃烧的物质由灰和“燃素”组成。物质燃烧后剩下来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逸到空间去了。这样一来,燃烧后物质的重量应当减轻。 但是,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部门在生产实践中给化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冲击着燃素理论。 铁匠炼铁时将烧红的铁块从炉里钳出来冷却...
全部展开
给你讲讲氧元素的故事: 氧气的发现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史。18世纪初,德国医生兼化学家施塔尔提出“燃素理论”,认为一切可经燃烧的物质由灰和“燃素”组成。物质燃烧后剩下来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逸到空间去了。这样一来,燃烧后物质的重量应当减轻。 但是,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部门在生产实践中给化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冲击着燃素理论。 铁匠炼铁时将烧红的铁块从炉里钳出来冷却,发现铁块表面有一层灰色的铁渣。将这块失去燃素后的铁块放在天平上一称,奇怪的现象出现了:燃烧过的铁块重量不是减轻,竟增加了。钢、锡、汞等燃烧后,也都比原先重。 为什么燃素跑掉后,物质反而会增重呢?这个令人困惑不解之谜,使燃素论的创立者和信徒们张口结舌,难以自圆其说。 1771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做了一个著名实验。他在浮在水面上的蒸发皿里放进一小块磷,然后点燃,立即将钟罩扣上。磷在钟罩里燃烧,冒出滚滚白烟。磷烧光后,钟罩里的水面却上升了1/5高度。接着,舍勒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进剩余的“用过了的”空气里去。不一会儿,蜡烛熄灭了。 当时将帮助燃烧的那部分空气称为“活空气”,就是现今的氧气。那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的空气,被称做“死空气”,也即氮气和其他气体。 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加热氧化汞,收集释放出来的气体。他发现在这种气体中,蜡烛燃烧得更猛烈,老鼠活得更痛快。 不久,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重复这个实验后,郑重宣布:“我不知道什么‘燃素’,我从来没有见过它。在我的容器里,只有‘活空气’。燃烧的结果,易燃物和活空气不见了,出现了新物质。这种新物质的重量恰好等于活空气和易燃物的总重量。”后来,他又根据许多氧化物变成酸的事实,给活空气取名为氧。氧的希腊文原意就是“成酸”的意思。 氧气的发现使燃素论完全破产,给化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学从此走上正确发展的方向。 很显然,1771年舍勒通过实验发现了“活空气”。 ,但最终发现氧的是拉无锡,此题答案选C。推荐你看看《元素的故事》这本书,很有意思。
很不错哦,你可以试下
bк揣e^○gpΝщzqql郓gaゅ20157683212011-9-11 16:04:48
收起
1771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做了一个著名实验。他在浮在水面上的蒸发皿里放进氧气的发现使燃素论完全破产,给化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学从此走上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