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需要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是原创,必须不和其他的相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5:17:54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需要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是原创,必须不和其他的相同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需要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是原创,必须不和其他的相同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需要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需要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是原创,必须不和其他的相同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
需要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是原创,必须不和其他的相同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需要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是原创,必须不和其他的相同
很久之前写的了.
读三国,我们学到了什么?
读了《三国》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极高的文学造诣.一百年的历史,沉淀到到洋洋八十余万言的作品,一气呵成,可谓环环相扣.
  
  文死谏,武死战,天经地义.周瑜巧用火攻之前,降将蔡瑁,张允多次劝谏曹操谨防火攻,水兵不熟,不要发兵.曹操非但不听,还杀掉了二人.写到这里,就为下文火烧战船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暗示了曹操必败的结局.文中类似蔡、张二人死谏被杀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每当读到这时,往往都会知道独断专横而不去听劝告的人大难临头了.如,袁绍杀田丰,黄祖斩祢衡等.但是,当我们在对别人的意见感到厌烦的时候, 我们又会不会想起这些前车之鉴呢?因此,我们要适当听取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一定不会有好下场,正如唐太宗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又有人言:“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啊.
  
  在整部作品中,刘备总以“仁”“德”“义”而服天下,在临死前还不忘把江山“送”给孔明,而“不可一世”的曹丞相,在玄德的对比,衬托下,就显得穷凶极恶,只配得上个“奸雄”的称号.在这位“奸雄”的反衬下,对比出了一位好似圣贤的昭烈帝.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刻意地“尊刘贬曹”呢?原因很简单,刘备姓刘,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他继承汉室大业名正言顺.而曹操姓曹,他要执掌大权,就是图谋不轨.这就是封建时代的人们,包括罗贯中在内的封建正统思想.这种思想仍影响着后来的人们.直到今天,京剧中的曹操仍涂白脸,以表明他是个奸险之人.
  
  这种偏见, 其实对想通过《三国演义》了解历史的人产生了些许负面影响.罗贯中为了突出刘备的“贤”不惜编造了一些历史演绎的故事,败坏孟德的声誉.这样一来,就使阅读《三国演义》的人们产生了不公正的历史偏见.很多读过三国的人们常有这样的一个通病:尊刘贬曹.每当曹操失败,人们都会大声叫好,而当刘方失败时,人们总会感到惋惜,甚至掉下泪来.这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在文学手法上有高超的技术.老罗还不忘在“三国”后面加个“演义”二字,让那些历史学者们无话可说.书名既为演义,必然有文学夸张成分.不管怎么说,《三国演义》只是本文学小说,娱乐性大于历史价值.如果较起真来,那倒不如去看《三国志》,那才算是正史,只不过读起来要乏味许多了.
  
  无论如何,带着感情看历史是大可不必的.作为历史的探索者,研究者,要对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人或事不持任何偏见,正如我的历史老师说过的:“你要摘 掉偏见的帽子,换上历史的帽子”在我看来,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是永远正确的圣贤,也没有一个人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任何一个人的善恶都是有争议的.甚至真正的善恶是什么,我到现在还无法看清.与其纠结何为善而何为恶,倒不如,丢掉成见, 以放松的心 态,平常的心,欣赏的心,学习的心,去看一部文学作品,甚至去看人类的历史.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