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两次国共合作是哪两次,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7:38:49
近代两次国共合作是哪两次,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近代两次国共合作是哪两次,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近代两次国共合作是哪两次,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第一次:北伐战争第二次:抗日战争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

近代两次国共合作是哪两次,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近代两次国共合作是哪两次,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近代两次国共合作是哪两次,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第一次:北伐战争
第二次:抗日战争
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
两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状况和采取的方针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党对统一战线及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和中国共产党遭到血腥镇压.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转向成熟,当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再度破坏统一战线时,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对国民党的反共军事进攻坚决反击,同时继续争取同国民党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两次合作的原因于任务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展了大革命,进行了北伐,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国民会议运动,扫除封建军阀.
而第二次合作主要任务就是反抗日本侵略.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次是国民革命即北伐战争,当时中共没有自己的人民军队。
第二次是抗日战争。

1924~1927年和1937~1945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族民主革命而进行的政治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了革命成果。为了挽救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另组中华革命党,但旋起旋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尤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看到中国革命的新曙光,开始与苏俄和中共建立联系。1918年夏,孙中山和苏俄政府建立了联系。共产...

全部展开

1924~1927年和1937~1945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族民主革命而进行的政治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了革命成果。为了挽救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另组中华革命党,但旋起旋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尤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看到中国革命的新曙光,开始与苏俄和中共建立联系。1918年夏,孙中山和苏俄政府建立了联系。共产国际派出G.N.魏金斯基、G.马林、C.A.达林等人与孙中山会晤。1923年1月,苏俄驻华大使A.A.越飞赴上海,同孙中山会谈,发表《孙中山与越飞联合宣言》,表明孙中山放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正式确立联俄政策。与此同时,孙中山与中共开始接触。陈炯明叛变时,中共声明支持孙中山。 1922年6月,中共发表的时局宣言肯定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同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作出《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不久,中共中央举行特别会议,接受共产国际建议,决定中共党员可以个人身分参加国民党。会后,陈独秀、李大钊、马林等会见孙中山,建议他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改组国民党。孙中山欣然接受。1923年6月中共三大进一步讨论了国共合作问题,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确定了两党合作的方针。
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开始改组国民党。他在上海召开改组国民党的会议,成立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改组案起草委员会。又派员赴苏俄考察,聘用苏俄政治、军事顾问来广州工作。1923年10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改组特别会议,组成新的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并决定在次年1月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65人,共产党员约占14%。大会选举组成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正式标志着国民党的改组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联盟,为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政治基础。
由于实现了国共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出现了以推翻北洋军阀为直接目标的大革命高潮,工人、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了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势力。然而就在革命胜利发展的时候,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买办阶级拉拢、收买国民党中的右翼势力,破坏国共合作。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政变,实行反共“清党”,致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失败。
第二次国共合作 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处于军事对抗状态。从30年代起,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基于民族大义,中共中央于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同年12月,中共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由于国内外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国民党当局推行的安内攘外政策日益受到抵制和批评,不得不考虑作适当调整。自1935年11月召开的五大以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态度逐渐强硬,谋求改善对苏关系。同时,国共双方在国际、国内通过多条渠道进行秘密接触。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蒋联共抗日。事变发生后,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在有利于抗日的前提下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周恩来等人的努力,迫使蒋介石同意以下条件: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自由;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召集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当局放弃军事“剿共”的政策,粉碎了日本和国民党亲日派扩大中国内战的阴谋,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
1937 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次日,中共中央发布全民抗战的通电。15日,中共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 17日,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会谈。蒋发表准备抗战的谈话。8月22~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的主张。同时将所属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9 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广播了中共关于两党合作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这样,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并在组织动员全国人民奋起抗战,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共两党曾就国家统一、和平建国等问题举行政治谈判,签署了一系列和平协定。然而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在完成其军事目的的情况下发动国内战争,第二次合作失败

收起

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的合作,之后进行了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国共进行了第二次合作

编辑本段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1922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

全部展开

编辑本段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1922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编辑本段国共第二次合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这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一方面积极促进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全国人民中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国民党上层领导人和军队将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赴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为了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之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同时提出四项保证:如果国民党将上述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937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博古)、叶剑英、林伯渠等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宋子文、顾祝同等,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进行了多次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但因国民党方面坚持取消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取消红军,取消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双方没有达成协议。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布通电号召全中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继续谈判。同一天,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谈话。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由于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直接受到威胁,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8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同蒋介石等就发表中共宣言和改编红军问题,在南京举行第五次谈判,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开赴华中抗日前线。在共产党的催促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