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运用所学到的成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8 09:32:39
如何提高运用所学到的成语
如何提高运用所学到的成语
如何提高运用所学到的成语
从1992年到2005年连续十三年考查了成语的运用,成语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不可不予以重视.面对浩如烟海的成语,又感到不知从何下手.因此,要学好成语,不能“硬攻”,只能“巧取”.要积累经验,归纳方法,找出规律.本文从以下方面做了归纳,为成语复习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注意区别近义成语
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
譬如:“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又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再如“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平时多区别这些近义成语,从中积累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语感,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中国成语数量虽多,但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像以下这些成语:
“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的春天的景色的;“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庞大,不大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椿楦并茂”指父母都健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琵琶别抱”指妇女改嫁;“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很大,多指变的不好;“日理万机”指高级领导人工作繁忙;“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来风”用于否定句中;“长此以往”多强调将来的情况.
三、注意成语的多义性
词语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成语也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由本义派生出其他的意思,从而使成语具有多义性.有些成语我们比较熟悉它一个意思,对别的意思则不太了解.在高考中这种题并不鲜见.在平时对这种成语要注意积累整理,从中找出规律,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譬如以下这些成语:
灯红酒绿(即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如虎添翼(既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非常美丽;也形容景物非常优美),捉襟见肘(既形容衣服破烂;也形容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如蚁附膻(既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也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比翼齐飞(既比喻夫妻恩爱;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引火烧身(比喻自讨苦吃,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细节上多方挑剔),眉来眼去(形容以眉眼来传情;也比喻暗中勾结),明珠暗投(怀才不遇;好人失足参加了坏集团;也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念念有词(旧时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平地一声雷(比喻名声地位突然升高;也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
汉语有一个特点,就是义随音转,多音词往往也是多义词.因此,要注意同一成语不同的读音而引起的不同感情色彩.如“难兄难弟”,当读n‚nxiŽngn‚ndŒ时,多指兄弟两人同样坏;当读 n„nxiŽngn„ndŒ时,是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四、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色彩既指词语的褒义贬义和中性的特点,也指词语的书面色彩和口语色彩.正是因为词语的这种多姿多彩,造就了汉语言的多姿多彩,灵动活泼.在具体使用中,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一望可知,但有些成语,却颇费猜量.因此,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成语的意思来辨别,舍此,就是舍本逐末.譬如以下这些成语: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涉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这个成语肯定是贬义词.“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争着去做不好的事.贬义.“弹冠相庆”:指一人作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义词.“如丧考妣”:(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贬义词.“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贬义词.“连篇累牍”:用过多的篇幅来报道.贬义词.“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词.“虎视耽耽”: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贬义词.“胸无城府”:形容心中没有城府,光明磊落.褒义词.“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褒义词.“牛溲马勃”:比喻虽然微贱但是很有用的东西.褒义词.“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褒义词.
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也还要注意区分谦辞和敬辞,譬如:“抛砖引玉”,是谦辞;“蓬壁生辉”是敬辞,不可以混淆.谦辞是对自己的言行的一种谦虚的说法;敬辞则是对他人言行的一种恭敬的说法.
此外,还要注意多义成语的感情色彩,因为其多义,因而,它的感情色彩也就不同:当“灯红酒绿”是指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时,应作贬义词;是指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时,应作褒义词.“绵里藏针”的词义是形容柔中有刚时,它是褒义词;是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的意思时,它是贬义词.
五、注意成语的源出,分辨其含义
中国的成语,往往源自古代的一些典故,它的词义与典故有着莫大的关联,要准确的把握成语的词义,就必须探源,而不能望文生义.下面这些成语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登堂入室”,源于《论语》:“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用“入门”、“升堂”、“入室”来比喻再学习上的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后用“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目无全牛”,《庖丁解牛》里说,庖丁给文惠君解牛,动作和声响,同音乐一样有节奏.文惠君大为惊叹.庖丁说:“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后来就用“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赔了夫人又折兵”,源出《三国演义》,周瑜把孙权的妹妹许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来招亲,打算乘机扣留,夺还荆州.结果刘备到东吴成婚后,设计带着夫人逃了出来.所以蜀国士兵讥笑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即用以比喻想占便宜,反而遭到双重损失.“豁然开朗”,来自晋代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火中取栗”,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有吃到,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倒好处.
六、注意成语的结构,判别成语的词性
成语的结构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例如:
固若金汤: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吹嘘天津城防固若金汤,但人民解放军进攻仅29小时,就全歼了守军.
铜墙铁壁: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军民团结战斗,把根据地建设得像铜墙铁壁一样.
“固若金汤”“铜墙铁壁”都形容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但两者结构不同,“固若金汤”是主谓式,多作谓语、定语、状语;“铜墙铁壁”是联合式,多作宾语、主语.
何足挂齿:提辖恩念,杀身难报,量些粗食薄味,何足挂齿.
不足挂齿:这点小事,不足挂齿,请你不要再提起.
“何足挂齿”、“不足挂齿”都有“不值一提”之义,但“何足挂齿”一般用于反诘句,而“不足挂齿”则不限.
一语道破:老王一语道破了校长的秘密.
一语中的:老马的话一语中的,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出来了.
“一语道破”“一语中的”都有“说话简洁,抓住了本质”的意思,但前者能带宾语,后者不能带宾语.
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平时要注意积累归纳,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