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诗的题目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5:15:24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诗的题目是什么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诗的题目是什么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诗的题目是什么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一古人留下的经典格言,一直为广大土地管理工作者所广泛引用,几至成为人们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座右铭.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引用此语时,均认为是清代乾隆朝进士翟灏提出的.笔者也曾使用这种说法,并在不同的语言场合中多次看到了这种引法.
近来,笔者在阅读古代诗文中,发现此语,并非出于清代学者翟灏,而是源自宋代叶适的《留耕堂记》.
叶适,生于1150年,卒于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人.宋孝宗淳熙四年中进士,后被诬陷夺官,从此闭门著述,著有《水心先生文集》.《留耕堂记》便是《水心先生文集》中的一篇记事散文,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便是《留耕堂记》的开篇语.
《留耕堂记》记的是一位叫葛自得的人根据当时民间传诵的“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两句民谚,将自己的宅第取名为“留耕堂”,其意,一是对这句具有重要训诲作用的格言的推重,一是借以教导子孙后代珍惜土地,勤恳躬耕,节俭务家,自食其力.
叶适在《留耕堂记》中讲到,这两句民间谚语,还是在他孩提时,就在其家乡到处传诵.后来他长大了,到外边读书、应试,以至做了官,到了很多地方,人们都能熟记这两句谚语,并以此互相告诫.特别是当他看到葛自得以这两句谚语中的“留”字和“耕”字来为自己的宅第命名的时候,不仅深受感动,而且大有所悟,于是,便作《留耕堂记》一文,以记述自己对这句久铭心中的谚语的理解.文章虽只有450字,但文字隽永,布局精巧,叙述流畅,论证周致.特别是作者紧紧围绕究竟为子孙后代留什么的问题,展开了有理有据的论述.作者深刻阐述了为后代留下忠厚本分、勤劳致家的品德亦即“留心”,要比留下“谷量山积”的财富亦即“留货”更加重要的思想.尤其是文章中“广欲莫如少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等佳句,不仅有着深刻的哲理,而且有着重要的警世作用.
《留耕堂记》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一古人留下的经典格言,一直为广大土地管理工作者所广泛引用,几至成为人们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座右铭。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引用此语时,均认为是清代乾隆朝进士翟灏提出的。笔者也曾使用这种说法,并在不同的语言场合中多次看到了这种引法。
近来,笔者在阅读古代诗文中,发现此语,并非出于清代学者翟灏,而是源自宋代叶适的《留耕堂记》。
叶适,生...
全部展开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一古人留下的经典格言,一直为广大土地管理工作者所广泛引用,几至成为人们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座右铭。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引用此语时,均认为是清代乾隆朝进士翟灏提出的。笔者也曾使用这种说法,并在不同的语言场合中多次看到了这种引法。
近来,笔者在阅读古代诗文中,发现此语,并非出于清代学者翟灏,而是源自宋代叶适的《留耕堂记》。
叶适,生于1150年,卒于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人。宋孝宗淳熙四年中进士,后被诬陷夺官,从此闭门著述,著有《水心先生文集》。《留耕堂记》便是《水心先生文集》中的一篇记事散文,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便是《留耕堂记》的开篇语。
《留耕堂记》记的是一位叫葛自得的人根据当时民间传诵的“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两句民谚,将自己的宅第取名为“留耕堂”,其意,一是对这句具有重要训诲作用的格言的推重,一是借以教导子孙后代珍惜土地,勤恳躬耕,节俭务家,自食其力。
叶适在《留耕堂记》中讲到,这两句民间谚语,还是在他孩提时,就在其家乡到处传诵。后来他长大了,到外边读书、应试,以至做了官,到了很多地方,人们都能熟记这两句谚语,并以此互相告诫。特别是当他看到葛自得以这两句谚语中的“留”字和“耕”字来为自己的宅第命名的时候,不仅深受感动,而且大有所悟,于是,便作《留耕堂记》一文,以记述自己对这句久铭心中的谚语的理解。文章虽只有450字,但文字隽永,布局精巧,叙述流畅,论证周致。特别是作者紧紧围绕究竟为子孙后代留什么的问题,展开了有理有据的论述。作者深刻阐述了为后代留下忠厚本分、勤劳致家的品德亦即“留心”,要比留下“谷量山积”的财富亦即“留货”更加重要的思想。尤其是文章中“广欲莫如少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等佳句,不仅有着深刻的哲理,而且有着重要的警世作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