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指的是哪三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0:53:28
三公指的是哪三公三公指的是哪三公三公指的是哪三公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经今文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见三有事).古文经学家则据

三公指的是哪三公
三公指的是哪三公

三公指的是哪三公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经今文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见三有事).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集权制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辅政,以后掌权重臣如张安世、史高、王凤等人,都居大司马大将军之位.于是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成帝绥和元年(前8),采纳何武的建议,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又把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高到与丞相相等,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哀帝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名为大司徒,和今文经所说的三公名称完全一致.又将原有的太傅和新增的太师、太保置于三公之上,头衔高而无实权.西汉末虽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如董贤、王莽均居此职而专擅朝政.新莽时,沿袭了西汉三公制.
东汉初仍设三公官.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三公各置秩为千石之长史一人,又各置掾属数十人.以太尉为例,下有分管诸事的西曹、东曹、户曹、奏曹、辞曹、贼曹、金曹、仓曹等曹.三公府当时简称为三府.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
汉光武帝刘秀推行更极端的帝王集权,不使权归大臣,名义上仍设名位显贵的三公官,但实权渐归尚书台.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迭专权.外戚窦宪、梁冀等,都拜为大将军,大将军开府置官属,位在三公上.三公不仅受制于尚书,而且还要俯首听命于外戚、宦官,有的甚至就是他们的党羽和亲信.按照经学家的说法,丞相辅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如果出现各种灾异,皇帝、丞相都要引咎自责.东汉时,皇帝把罪责推向三公,故每有水旱等灾,三公常被策免.所以仲长统说三公有名无实,“备员而已”.
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操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
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宋代以后,往往亦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惭次演化成加官、赠官.明、清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