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3:40:16
为什么说"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为什么说"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为什么说"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中国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由来过去老北京的胡同里,常见到一些肩挑担

为什么说"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
为什么说"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

为什么说"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
中国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由来
过去老北京的胡同里,常见到一些肩挑担子的手工匠人,这些人靠自己拜师或家传的手艺,每天走街串巷,为京城的百姓人家修修补补,赖以养家糊口.
那时北京人的生活还都不富裕,平时过日子很注意节俭,使用的缸、盆、碗,碟,要是打破了,只要还对得上碴口,就不舍得丢掉,花俩钱儿找工匠锯锯接着用.那时有专门做这种活儿的手艺人,北京人管他们叫:“锯碗儿的”.他们挑的担子,一头是个柜子,样式就像过去饭馆儿伙计给人家送饭用的食盒.柜子有三两层放大小锔子的抽屉,提梁上吊着一个铜做的,像拨浪鼓似的东西,走起来时担子一晃,就会发出:铛儿!铛儿!响声,人们坐在家中听声音,就知道有锯碗儿的过来了 .
干这行当的,多半是四十多岁以上的人,很多是老师傅,干活时带着花镜,先看好碴口,估计要用几个“锯子”,再说价钱.有句歇后语叫:“锯碗儿的戴眼镜儿;没碴儿找碴儿”.它的出处可能就在这儿.
锯碗所用的工具很简单,一个像花生米粒儿大小的钻头,一把像拉胡琴的弓子,只不过弓子上系的不是马尾儿,而是一根细绳儿.用它缠在钻头上,来回的拉动,那钻头在又滑又脆的瓷器上钻孔,就像锥子扎在豆腐上,真是易如反掌.那个小钻头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刚钻儿”.别看它“小”那可是这个行当赖以生存的主要工具,一副担子加起来的价值,也不值那一粒“金刚钻”值钱,没有了“它”就什么也干不成了.不是有那么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啊”.
还有一种手艺人,是专门给铁锅修补漏眼儿的,就是电影《林海雪原》里土匪“滦平”,装扮的那种“小炉匠”.那时人们常用的锅,大多是铸铁的,用的时间一常,很容易出现漏眼儿,丢掉很可惜,只要用铁补一下还能接着用.这种小炉匠就是专门干这一行的.一副担子,一头是个敞口的木箱,放着专用的小火炉子,生火用的硬煤、夹铁用火钳子等,另一头是个风箱.
北京人管这行当,叫:“锢露锅”的.他们每到一处,总会有生意做,接头一个活儿时,顾客等的时间要长,因为干活之前要先生炉子,补锅的师傅不紧不慢的拉着风箱,等火旺了才做活儿,补之前,先把漏眼扩大,把一块金属片,放到炉火里融化后补在漏眼处,再用两个圆柱形的东西上下一按,漏眼儿就补好了,然后再把补过的地方打磨平就算大功告成.
干这行的不是每天都来,保不齐哪家有要补的锅,这时,一些腿快的孩子,早就回家报信儿去了,当头一家儿的活儿干完后,炉火也烧得正旺,再有人来补,就不用等的时间太长了,于是有需要修补的人家儿,纷纷的拿锅来修,补锅人的周围早就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一时间人们出出进进,好不热闹.老北京人好“诙谐”,把这情景编了句俏皮话,用来褒贬一些跟着添乱,瞎起哄的人和事,叫:“趁火锢露锅”.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这些行当都成为了历史,看不见了,也只能在描写老北京人生活的电影里,还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转自铁血社区 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