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幼时记趣 电子书也可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5 14:55:56
苏教版 幼时记趣 电子书也可以!
苏教版 幼时记趣 电子书也可以!
苏教版 幼时记趣 电子书也可以!
http://photo1.9you.com/pic/userphoto/17/50/2037051750/dowt1191927111.jpg
http://photo1.9you.com/pic/userphoto/17/50/2037051750/iqgv1191927111.jpg
幼时记趣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由于本文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和诵读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梅竹马...
全部展开
幼时记趣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由于本文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和诵读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吗?知道“竹马”是什么意思吗?其实,“竹马”就是小孩子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根普普通通的竹竿就是一匹奔驰的骏马,这是多么奇特而美丽的想象啊!你在童年时代有过类似的体验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人沈复所写的《幼时记趣》。
这篇课文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我们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审美修养。要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文言语感,概括起来说,就是这几个字:多读,多背,加强积累,用心体悟。只要我们有信心,学好文言文并不难。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家作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要注意读准字音,掌握停顿)
之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要在语气、语调、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诵读练习,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
四、点拨方法,疏通文意。
1.方法点拨: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词句的方法。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有的不妨采取讲述大意的办法解释,如“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有的要注意将省略的内容补上,如“使(之)与台齐”;有的还要将文言文的词序调整为现代文的词序,如“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它)”。
2.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运用上述方法),落实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遇到困难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4.请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补充订正,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问题:
(1)本文围绕着“物外之趣”记叙了哪几件趣事?(2)课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3)作者的“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自主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简单小结。
六、体验反思,拓展迁移。
1.教师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你在童年时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你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2)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2.推荐《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其他篇目或其他名家描写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阅读。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因此可将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等基础知识作为训练重点,将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法和学法,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可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沈复及《浮生六记》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参考“教学设计A”的导语设计,或由学生的童年趣事导入。
二、板书课题,请学生根据书下注释①和预习时搜集的资料简介沈复及《浮生六记》,教师简单总结。
三、学生反复自读课文(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完成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自读练习。遇到疑难问题,可与同小组的同学讨论解决。
自读练习包括以下内容:
(1)正音。(2)正确划分朗读停顿。(3)理解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翻译重点语句。
四、列出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并根据提纲口头复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
五、在复述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六、讨论理解文中的“物外之趣”,请学生结合自己童年的体验谈感受。(思考题的设计可参考“教学设计A”)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课文篇幅较短,内容较浅显,充满童真童趣。教学中可设计一个“今天我来当老师”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可要求学生查找有关沈复及《浮生六记》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参考“教学设计A”的导语设计,或以台湾校园歌曲《童年》导入。
二、板书课题,请学生根据书下注释①和搜集的资料简介作家作品,教师简单总结。
三、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把握朗读停顿)
四、明确任务,探究学习。
1.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组,每组负责一个自然段,合作学习课文内容。各小组要推选出1~2位小老师负责向全班同学讲解该段的有关内容。
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示范朗读。(2)能讲解段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和用法。(3)能正确翻译、串讲有关内容。(4)能就该段的内容、语言或写法等进行分析。
2.各组的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
五、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
〔资料整合平台〕
课外推荐阅读材料
收起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部展开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他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帐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跟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忽然有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打了它几十鞭,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