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要有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20:38:58
为什么古人要有字
为什么古人要有字
为什么古人要有字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人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盘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与当时人重视时辰的观念有关.后来随着社会的前进,语言文字的发展,意识观念的加强,人名越来越复杂,给人起名也成了一门学问.取名时,要对其所包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对于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别.对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刚强猛毅之字,对女的多选贤淑、艳丽、优美动听之词.
另外,取名还反映着时代特点,上面提到的夏商两代喜欢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后来在长期封建社会里,官宦富贵之家,多以忠孝节义、福禄寿康、升官发财之义来命名,所以叫仁、义、礼、智、信、得福、德贵、延寿、荣升、继祖、耀祖、续宗的人特别多.平民百姓也想过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孙,上学念书,所以叫富贵、德福、进财、志学、平安、长顺、满仓、满囤、保成、金锁、栓柱等名字的特别多.
建国后又出现了许多新名,如建国、援朝、卫国、拥军、建军、支越、留苏、卫东、红卫、文革、学工、支农等.
开放以来,又兴起取外国名宇,这就不可取,不可提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