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预习八上物理书时遇到个问题.书中所说“人们把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过了人类听觉的上限”,那么是否19999Hz的声音对于人类来说是巨大的声音而超过了20000Hz的声音却不会被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23:33:41
我在预习八上物理书时遇到个问题.书中所说“人们把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过了人类听觉的上限”,那么是否19999Hz的声音对于人类来说是巨大的声音而超过了20000Hz的声音却不会被人
我在预习八上物理书时遇到个问题.
书中所说“人们把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过了人类听觉的上限”,那么是否19999Hz的声音对于人类来说是巨大的声音而超过了20000Hz的声音却不会被人察觉?为什么?(注意是两个问题)
我在预习八上物理书时遇到个问题.书中所说“人们把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过了人类听觉的上限”,那么是否19999Hz的声音对于人类来说是巨大的声音而超过了20000Hz的声音却不会被人
首先解释一下,声音的频率越高,声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
说明一下:20000Hz绝不是鼓膜共振频率的极限,不要想当然,科学要严谨啊.
你问的问题可能到现在都是一个未解之谜,我试着描述一下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哪些:
你应该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超声波的频率超过20000Hz,也是能够在鼓膜中产生振动的,但耳蜗却不能将这类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这样回答你能满意吗?你一定又会问:“为什么不能?” 对吧?
这牵涉到声音如何在内耳基底膜使神经兴奋,听觉神经系统如何对各种声波频率进行编码的理论.这类理论有很多种,学术界并未统一,不过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这两种:
第一种:行波位置论
内耳基底膜分布大量横纤维,该理论认为纤维各自连接神经元,能各自独立的测量频率.耳蜗就像一个盛在弹性壁容器内的水力系统或流体封闭柱,一端以镫骨的踏板为界,一端以卵圆窗膜为界.声振动进入耳蜗后,行波的最大位移的地点或决定了人对刺激声音高的感受.比如50赫兹声音产生的最大影响在离镫骨18毫米处.但这种理论受到实验技术水平的限制,现在还无法准确测量高频声音的实际传播位置.所以第一种理论对你的问题无法给出证据来解释.
第二种:频率再生论
该理论认为内耳基底膜的横纤维不是孤立的,而是由结缔组织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而整个听神经能再生任何频率的声音.具体怎么再生的又分好几种不同的说法,反正都很奇妙,我也不太懂.但不管怎么解释再生,该理论都假定听觉神经能传导与刺激声相应的高频的神经冲动,但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纤维每秒钟能传导的冲动不到1000次.研究表明,整个听觉神经能正确再生的最高刺激频率也不过是4000赫兹左右.这下子问题来了:没办法解释人对4000—20000赫兹高频率声音的听觉.所以第二种理论也不能解释你的疑问.
听觉理论本应该包括对听觉神经与听觉区域机制的说明,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听觉理论,目前还八字没一撇呢,还需要大量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你一定很失望吧?可以这么说:物理研究的往往是简单模型,而生物学和医学的复杂性往往超过任何其他无生命的系统,再加上对人体做实验还有法律和伦理的限制,因此这些学科的进展越来越落后于人类的需求了.没办法 - -
不是“巨大” 是“巨尖锐”,注意响度(振幅)和频率的区别
另外20000只是估计值,每个人能听到的范围不同,也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至于为什么,那你去问上帝好了知道20000是估计,我也只是象征性得举一个19999的子,意思是低于那人对声音频率的感受范围的上限。还有,上帝不是那么好见的,至少我还没见过,我也不想见...
全部展开
不是“巨大” 是“巨尖锐”,注意响度(振幅)和频率的区别
另外20000只是估计值,每个人能听到的范围不同,也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至于为什么,那你去问上帝好了
收起
首先解释一下,声音的频率越高,声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
说明一下:20000Hz绝不是鼓膜共振频率的极限,不要想当然,科学要严谨啊。
你问的问题可能到现在都是一个未解之谜,我试着描述一下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哪些:
你应该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
全部展开
首先解释一下,声音的频率越高,声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
说明一下:20000Hz绝不是鼓膜共振频率的极限,不要想当然,科学要严谨啊。
你问的问题可能到现在都是一个未解之谜,我试着描述一下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哪些:
你应该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超声波的频率超过20000Hz,也是能够在鼓膜中产生振动的,但耳蜗却不能将这类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这样回答你能满意吗?你一定又会问:“为什么不能?” 对吧?
这牵涉到声音如何在内耳基底膜使神经兴奋,听觉神经系统如何对各种声波频率进行编码的理论。这类理论有很多种,学术界并未统一,不过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这两种:
第一种:行波位置论
内耳基底膜分布大量横纤维,该理论认为纤维各自连接神经元,能各自独立的测量频率。耳蜗就像一个盛在弹性壁容器内的水力系统或流体封闭柱,一端以镫骨的踏板为界,一端以卵圆窗膜为界。声振动进入耳蜗后,行波的最大位移的地点或决定了人对刺激声音高的感受。比如50赫兹声音产生的最大影响在离镫骨18毫米处。但这种理论受到实验技术水平的限制,现在还无法准确测量高频声音的实际传播位置。所以第一种理论对你的问题无法给出证据来解释。
第二种:频率再生论
该理论认为内耳基底膜的横纤维不是孤立的,而是由结缔组织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而整个听神经能再生任何频率的声音。具体怎么再生的又分好几种不同的说法,反正都很奇妙,我也不太懂。但不管怎么解释再生,该理论都假定听觉神经能传导与刺激声相应的高频的神经冲动,但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纤维每秒钟能传导的冲动不到1000次。研究表明,整个听觉神经能正确再生的最高刺激频率也不过是4000赫兹左右。这下子问题来了:没办法解释人对4000—20000赫兹高频率声音的听觉。所以第二种理论也不能解释你的疑问。
听觉理论本应该包括对听觉神经与听觉区域机制的说明,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听觉理论,目前还八字没一撇呢,还需要大量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你一定很失望吧?可以这么说:物理研究的往往是简单模型,而生物学和医学的复杂性往往超过任何其他无生命的系统,再加上对人体做实验还有法律和伦理的限制,因此这些学科的进展越来越落后于人类的需求了。 没办法 - -
收起
不是!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决定的!频率是决定声音的高低(即刺耳,不刺耳)!1999hz的声音,是不一定是巨大的声音!但是非常刺耳!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声音超过了2000HZ,频率太大!耳膜不能随之震动,所以我们就听不到了!
首先19999HZ是表示振动平率 与音调有关 而不是响度大 纠正一下。 人的耳朵的听觉范围有限 你可以从网上下一个发声软件听听 我好想要到2000HZ开始才听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