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自然资源环境的差异所引起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整体差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3:51:45
我国的自然资源环境的差异所引起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整体差异
我国的自然资源环境的差异所引起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整体差异
我国的自然资源环境的差异所引起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整体差异
京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氵万)尾、山心、巫头潭吉4个自然村.京族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有一部分人自越南 涂山沿海捕鱼来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 0 0 多 年的历史.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有本民族语言,通用汉语文,信仰天主教、道教.
蒙古族介绍
现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景颇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 盈江、瑞丽、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 "、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2 0 世纪末叶创制了以拉丁字 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白族介绍
有人口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由于白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白族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他民族的交际工具.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
保安族介绍
有人口1221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牧业和手工业.很早就会冶铁的保安族,有着高超的制刀技艺,他们制作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在当地各族群众中享有盛名,被称作“保安刀”.
藏族介绍
有人口4593330 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 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 5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达斡尔族介绍
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有121357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达斡尔族长期和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大部分人兼通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鄂温克语."达斡尔"是达斡尔族自称,"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言、地理分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达斡尔族与古代契丹族有渊源关系.
朝鲜族介绍
有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的先民, 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关于朝鲜语的系属问题,中国学术界尚未定论,但多数倾向属阿尔泰语系.
拉祜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源于古代氐羌系统.清代文献中被称为"倮黑".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一个狩猎民族.苦聪人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拉祜族.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多数人通汉 语和傣语.部分拉祜族普遍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后来,在原有的字母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推广使用.
高山族介绍
现有人口40万,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其余3000多人,散居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许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赛夏人.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 .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
黎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东方、 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 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 自治县.黎族以农业为主,属稻作犁耕农业文化类型,兼有狩猎、捕鱼、采集和林业等多种经营.黎族由古代越人发展而来,与"百越"的一支骆越关系更为密切.历史上黎族有"(亻孝)"、"杞"、"本地"、"美孚"和 "赛"自称.在宋代以后,黎族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沿至今日.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黎族是最早的纺织先民
哈尼族介绍
现有人口1253952 人.绝大部分集中聚居于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哈尼族自称很多,有“哈尼”、“卡多”、“(亻爱)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20世纪50 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但尚未普及.
哈萨克族介绍
有人口1111718 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青海等部分地区.哈萨克族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的“乌孙”.“哈萨克”这一族称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操突厥语的一些游牧部落.“哈萨克”这一族称一直沿用至今.据民间传说,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现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
珞巴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珞巴族.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少数人通晓藏语和藏文.珞巴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的原始方法.
赫哲族介绍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4245 人,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饶河、抚远两县,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3 个民族乡.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 "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有不少语汇与满语相同.现在4 0 多岁以下的赫哲族人已不会说民族语,通用汉语.赫哲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过去曾信仰过萨满教.
基诺族介绍
现有人口18021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民族乡,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 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 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5个民族.由于多种原因,基诺族的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直到50年代初期,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是其传统的耕作方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祖先,相信万物有灵.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刻竹木记事.典型的民族服饰是砍刀布和尖顶帽
满族介绍
现有人口9821180 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 2 0 0 0 多年前的肃慎人.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 "女真".长期生活在长白山以东、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1 6 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以女真人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满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旗袍是满族的典型服饰也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旗袍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旗袍,满语称"衣介".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贤淑的个性、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
门巴族介绍
现有7 4 7 5人.主要 聚居在西藏墨脱县和错那县.门巴族先民很早就聚居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东南,13世纪错那以南的门隅地区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上与藏族有着密切联系,长期使用藏历、藏币.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
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无本民族文字 ,通用藏语、藏文.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纳西族介绍
有人口278009人.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散布于维西、中甸、德钦、宁蒗、永胜等县.曾经被称为“摩沙”、“磨些”、“么些”、“摩梭”.“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纳西族.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自元、明以后,纳西族主要使用汉语文.至于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另有一种音节文字叫"哥巴文",使用范围很小,写成的经书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