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马克思的观点反驳波普尔的观点?马克思观点:1.历史决定论;2.客观规律性;3.主观能动性.波普尔观点:1.历史无重复性;2.假设历史具有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8:13:15
如何用马克思的观点反驳波普尔的观点?马克思观点:1.历史决定论;2.客观规律性;3.主观能动性.波普尔观点:1.历史无重复性;2.假设历史具有规
如何用马克思的观点反驳波普尔的观点?
马克思观点:
1.历史决定论;
2.客观规律性;
3.主观能动性.
波普尔观点:
1.历史无重复性;
2.假设历史具有规
如何用马克思的观点反驳波普尔的观点?马克思观点:1.历史决定论;2.客观规律性;3.主观能动性.波普尔观点:1.历史无重复性;2.假设历史具有规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批评.西方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把马克思历史决定论指责为“宿命论的特殊形式”、“关于历史趋势的宿命论”[1]而大加鞭挞.他否认社会历史有规律可循,倡导自由意志论;否认人们进行历史预言的可能性,进而取消理论历史学存在的理由,这是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误读.本文从反驳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出发,以梳理历史决定论的几种基本形态为视角,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进行新的阐释,展示其历史理论能动辩证的性质.
波普尔所批判的历史主义,是指历史决定论的思想.波普尔否认社会历史领域有规律,进而否认人们可以对历史的未来进程进行预测.作为反对历史决定论的重头筹码,他提出著名的五项式(现概括为三点):“第一,人类历史的进程受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第二,我们不可能用合理的或科学的方法来预测科学知识的增长.第三,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他认为,承认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会扼制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历史是由人的思想和行为构成的,人有自由,人是自己行为和思想的主宰,因而只有他们自己的意识才是他们行为的裁判.波普尔说,是我们自己创造了我们的生活,因而我们自己应对这种创造行为负责、对历史负责,历史取决于历史行为者自己,没有什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性和决定性,因为人的思想和行为、人的历史活动是自由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自由意志论,它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倡导与肯定,这是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的一个偏颇理解.
他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作为他所谓的“历史决定论”的典型来攻击,实在是一种严重的歪曲.
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不是机械决定论,也不是宿命论,恰恰相反,它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辩证决定论.这种辩证性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历史必然性是在众多偶然性因素中集中表现出来的历史发展的一种“中轴线”.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认为,在现实中,纯粹的历史必然性只存在于逻辑中,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历史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它是在众多的偶然性因素中集中表现出来的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一种近似值、一种平均数.恩格斯指出:“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着,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对社会历史或者任何一种社会规律进行考察,如果只局限于某一短暂历史时期、狭小的范围,就会发现,偶然性的作用非常大;相反,考察的范围越大、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恩格斯曾指出:“如果你划出曲线的中轴线,你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同经济发展的轴线接近于平行.”所以,恩格斯的“合力论”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个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各自按照自己的利益需要和价值取向进行历史实践活动,这样,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冲突、交互作用,呈现出相当复杂的态势,使得社会历史进程难以用单一决定论的因果联系加以描述,而只能选择用或然决定论的非线性因果联系加以解释.波普尔以历史事件的一维性、单一性来否认历史必然性,就在于他以偏概全,把历史必然性等同于历史事件的重复性.他从历史事件的单一性出发,得出历史活动没有普遍规律的错误结论,说明他看不到可重复的历史必然性和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2.历史规律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选择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可能性空间.历史规律不像历史上其它一切形态的决定论把某种预成的、先定的、神意或者形而上学的理念强加给人们,而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双向运动的结果,是客体条件制约与主体对客体条件超越的统一所体现出来的趋势.一方面,规律表现出客观条件对人的活动的制约,人们总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人的创造活动不能脱离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规律表现出人的历史活动的主体选择性、创造性和历史超越性特征.客体条件制约着主体活动,制约着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趋势,但是这种制约不是绝对意义的决定论,更不是“宿命论”.它给人们通向未来的实践活动提供的并不是单一的、惟一的、别无选择的道路,而是由多种可能性组成的可能性空间,在这一可能性空间中,究竟哪一种可能性得以实现,则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在客体条件规定的可能性空间中,主体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和创造活动,并不断通过创造性活动而超越已有的客体条件,创造新的客体条件,从而创造出历史发展的新的可能性.过去并不能完全决定现在,现在并不能完全决定将来,因为客观条件是人的活动的基础,但并不绝对地限制人的活动,在同样的客体条件下,不同的人也会从事不同的活动.因此,客观条件的制约只是为人的选择和创造规定一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违背客观发展规律,人的活动就失去了基础,而在这个范围内,人则完全能并有必要充分发挥主体的选择性和能动性、创造性,这实际上也就是普遍性跟特殊性、整体性跟个体性的辩证关系问题.
事实证明,在相同的社会发展规律和同样或相似的条件下,不同集团、民族或国家、群体所从事的历史活动、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以及他们活动的结果会出现种种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在同一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由于不同国家、地域的具体特点,可能建立起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在相同的经济基础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可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起不同的政治制度.这都是主体选择、主体有目的创造的结果.
3.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非经济决定论或机械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确指出,人们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法律、宗教等其他历史活动,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波普尔认为,马克思的“经济主义”强调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必须重视当时的经济条件是极其有价值的,但是,把经济背景看成任何一种发展的最终基础,则是错误的.在这里,波普尔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歪曲为经济决定论或机械决定论.但是,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并没有把经济因素看作历史发展的惟一动力或者原因,而其他一切因素都是经济因素被动的结果.为此,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惟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10]705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肯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历史发展的根本制约性,但它并没有把历史决定性等同于经济必然性,而是认为经济必然性既不可能脱离当时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成为独立的实体,也不可能脱离政治、文化、习俗等因素而纯粹地发生作用,相反,经济必然性要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发生作用.以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而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歪曲为经济决定论是错误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见解.
另外,波普尔经常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等同起来加以驳斥.他认为,历史决定论是从机械决定论出发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因而肯定人类社会历史有规律.他提出诘难说,你们既然认为社会运动有规律,那么,就请你们根据这些规律制定一个社会现象的日历,怎么可以认为社会运动是有规律的呢?波普尔的这种批判是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的简单类比.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与自然科学的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固然有一致的方面,但是,这种一致只是表面现象.在本质上,自然科学的决定论只承认因果必然性的客观性,否认偶然性存在,是一种完全的、严格的因果决定论;把自然科学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就表现为机械决定论,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因果规律的客观性,否认其他规律的存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仅承认因果规律、必然性的存在,而且承认偶然性的存在,并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揭示社会历史过程的发展演变,认为历史必然性不过是偶然性中的一般性和可能性,而且历史必然性只有通过偶然性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同时,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实践,把人看作社会历史的主体,把社会历史看作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和创造活动所推动的过程.因此,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已经实现了历史决定论的根本性变革,是对不科学的非决定论和僵化的机械决定论的超越,是一种科学的、辩证的、能动的决定论.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诘难有点“屠龙术”味道,因为马克思早已扬弃了机械决定论和波普尔自己所持的非决定论等社会历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