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竭泽而渔 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6:13:42
古文竭泽而渔译文古文竭泽而渔译文古文竭泽而渔译文【译文】(摘自人教版高一语文教师用书)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

古文 竭泽而渔 译文
古文 竭泽而渔 译文

古文 竭泽而渔 译文
【译文】(摘自人教版高一语文教师用书)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课文助读资料 一、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邦国的主权在民. 孟子与梁惠王谈话,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梁惠王问:“孰能一之?”孟子回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惠王问:“孰能与之?”孟子回答:“天下莫不与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君王不嗜杀戮,那么,天下没有不愿意把政权交给这个君王的人.万章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说:“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问:“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又说:“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孟子·万章上》) 是说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天又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接受了.于是舜就做了天子.虽然在孟子看来,归根到底天有决定权,但是天还是把事情告诉百姓,百姓同意,舜才作了天子.透过孟子说法的唯心论雾障,我们可以看到,在孟子看来,一个政权的建立是要通过百姓认可的.历史学家范文澜称这种思想为“敬天保民”,是有一定道理的.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还有,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回答:“于传有之.”齐宣王问:“臣弑其君,可乎?”孟子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孟子看来,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对国君也可不义;国君既“贼仁”,又“贼义”,则臣民就可以诛此独夫,这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比起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4.政事以民为归宿.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那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虽然孟子的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利,但是,在战国时代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5.用人以民意为准. 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上》)又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主张选拔某些人,革除某些人,杀掉某些人,光听左右大臣及诸大夫的话不行,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这种观点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孟子主张君王应做到“不扰民”,反复强调“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的重要性;又分析君与民的相互关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 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孟子认为有小勇,有大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这是大勇,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齐宣王又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孟子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称赞周初古公父带着他的妻子姜氏到岐山之下,并说:“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下》) 8.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这种思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