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还要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9:06:25
三国演义作者还要背景,
三国演义作者
还要背景,
三国演义作者还要背景,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祁县;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据说和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罗贯中,元末明初生於山西太原祁,这个目前大多数学者考究的籍贯.元代中期,由於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西元一三四五~一三五五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罗贯中.
罗贯中的籍贯也有太原市南端的清徐县的说发,也是争议最多的地方,从现存《罗氏家谱》及罗氏祖茔墓碑之记载看,先祖为四川成都府人,后唐为青州仆射落籍清源.他成年离家,流落于江淮,在张士诚与另一小说家施耐庵结为师徒,晚年隐居大名府浚县,完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全传》的创作.
罗贯中的籍贯又有“东原人”之说,这是他漫游出晋后在“东原”(今山东省)客居过一段时间的缘故.他到这里,是被当时社会上十分流行的梁山泊和宋江的故事吸引而来.他到那里考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搜集在民间流传的水浒英雄故事材料.这是他后来参与《水浒传》编纂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关於“千圣姑”和“贝州王则”的故事,当时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因此,罗贯中就在这一带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搜集、整理,以至有《三逐平妖传》之作.
约在公元一三六Ο~一三六三年间,“有志图王”的罗贯中来到了起事称霸的张士诚那里作客.但是,张士诚并不重视知识分子,也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至正二十三年(公元一三六三年)九月,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O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友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於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於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大约在公元一三八五~一三八八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卢陵逝世.
[编辑本段]籍贯考究
五种史书记载籍贯说法
杨立仁 罗贯中籍贯众说解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三国演义》算上家喻户晓.可是,对于他的生平,人们所知甚少.他是哪里人,600年来众说不一.明清以来,对罗贯中的籍贯主要归有五种说法.
(一)《西湖游览志馀》云:钱塘罗贯中本者,南朝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二)《续文献通志》云:《水浒》罗贯中箸.字贯中,杭州人.
(三)《七修类稿》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州罗本贯中所编. ’
(四)《三国志传》万历本署,东原罗道本编次.
(五)《三遂平妖传》署:东原罗贯中编撰.
(六)《水浒志传评林》署: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辑.
(七)《水浒传》署:中原罗贯中编辑.
(八)《说唐全传》旧本署:庐陵罗本撰.
(九)《因树屋书影》云:《水浒传》相传为洪武初越人罗贯中作.
(十)《续录鬼簿》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以上列举罗贯中籍贯问题十种书有记载,规类有五种说:杭州、庐陵、中原、东原、太原.
最受人关注的是杭州,东原、太原,三说为讨论的焦点.
杭州说:理由是杭州地方学者赵宝峰的《赵宝峰文集》中所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的名单中第十六位有个罗本的名字.杭人以此认为罗本是杭州人.笔者查阅了(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中名单人员,其中慈溪当地人大多为学业者,还有东平、鄞县、台和、咸宁、温州等地人,这些外地人有几位是授业者,有注从宝峰学.罗本查无记.这里的“门人”应该解为“宝峰生前的门客、友人,授业人”.不能单纯将“门人”理解为是弟子.
该名单中罗本是什么身份参加宝峰葬礼呢?
据说,罗贯中有志图王.一度投张士诚部下,建议张士诚联合朱元璋,陈友谅等起义军共同推翻元朝.
张士诚不听忠言,于至正十七年投元,得元太尉之职.
传说,罗贯中离开张士诚隐居浙江四明山.至正十七年(1357)罗隐四明山,赵宝峰卒於至正二十六年(1366),9年间正好罗贯中隐居四明山,时期期间于至正甲辰年(1364)还与贾中明复会一次,复会地点虽然不知,证明罗贯中在隐居期间也还不时外出会友.可能,罗贯中返回四明山时,赵宝峰过世於是参加了葬礼,以友人身份去,按笔者考罗贯中生于1328年,那年他在38岁左右.
罗贯中隐居四明山为29岁.
罗贯中可能在至正14年(1354)投张士诚,时年26岁左右.
传说罗贯中在投张士诚前还参加过刘福通起义.
这些时间表明,罗贯中曾参加过许多地方的政治活动不能以其中的一个地方便认定其正式籍贯.杭州一说不能成立.
“东原”说其依据是,明嘉靖元年《三国演义》刻本序言中署“东原罗贯中”字样.
“东原”说,出于明弘治六年庸愚子(蒋大器)先生,大器先生在河南浚县当主薄时发现了罗贯中《三国演义》手抄本,於明弘治六年作序.嘉靖元年印刷本出世,流于社会.《三国演义》的问世引起了社会文学界的关注,人们随着对作者罗贯中开始了研究.《三国演义》序中写“东原罗贯中”山东人认为蒋大器是山东人,东原在山东省东平县,便顺理成章地推定罗贯中也是山东人了.可是,后来有学者找到依据认定蒋大器为浙江金华人,山东一说便失去了基本依据研究者动摇了罗贯中为山东东原人的说法.
有学者把罗贯中写在《水浒传》里的陈文昭,东平官,也说成是赵宝峰的一个弟子陈文昭与罗贯中是同学,罗有意的为他家乡安排上一个好官.
笔者并不这样认为.《水浒传》人物里还有一个任原(太原人).此人为元末明初武乡县人,明初当过户部官.在武乡县留有碑文,县志有记.难道这也是罗贯中精心要安排丑化此人.
笔者认为,小说作者,编个故事需要人物去衬托故事,将脑子里记有的现成人名,运用到小说里是常有的事,谈不上“精心”安排.
东原一说出自蒋大器手,还得从蒋大器在何地得《三国演义》说起.
蒋大器作《三国演义》序,时间为弘治甲寅年(1493).于嘉靖元年(1522)出版《三国演义》.写序与出版相隔29年,可能蒋大器
在弘治甲寅年还在任上,年龄大约在40岁左右.罗贯中死于永乐二年(1404),与蒋作序时间隔89年.蒋出版《三国演义》时间为1522年,罗死后118年之久社会上也未发现过《三国演义》的转抄本,600多年来也未听说有人发现罗的转抄本.可见,蒋发现罗手本为正本,没有转抄.地点可能在河南浚县一代.元明时黄河由武涉东入江苏由安东入海.河南黄河北,太行山东,包括济南一一带归为东原,不能认定东原专指东平.蒋大器在东原这一带得罗手本,便认为罗是东原一带人,实际上他只是猜想.
学术界评罗贯中写说本是为说书匠人写.从被社会公认的罗贯中所写几本小说看,确实是说本.我认为罗贯中写说本不可能写序言,因为说书匠人在说书时不会去说序言,听者也不喜欢听序言,听的是小说的内容情节,也不可能关注作者是谁.从《三国演义》蒋大器作序言.《粉妆楼》竹溪山人作序言.《水浒传》金圣叹,杨定作序.这些作序者离罗生前作书,以后几百年,猜想成分占十成.可以这样讲,罗作书没有作过序言,罗的作品序言是后人所为,造成了六百年来罗籍贯问题众说不一.
蒋大器在东原一代发现了《三国演义》把罗贯中作者定为东原人,这也不妥.《粉妆楼》是竹溪山人在广陵发现.《续录鬼薄》是郑振铎等学者在江苏发现,《金瓶梅》是在介休发现的.而实际上小说的发现地和作者籍贯并不能简单地划个等号.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个本族兄弟,名罗义(史有志,家谱有志)山西祁县人.
在明初为小卒,有功升为胙城县捕头、后升为胙城县县令.建文帝初罗义写奏章建议“周公扶成主”,入狱.燕王立帝,罗义出狱为世袭鸿庐寺卿.
罗贯中流落江湖,有可能找到族人罗义在胙城一代完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著作.
蒋大器1494年前在河南浚县任主薄,胙城离河南浚县相隔很近,他得到《三国演义》手本是合符情理的.也可能大器先生早听说这部好书,有心求得.得书后整理出版,作序,他认为在东原一代得书,把作者归为东原.形成的一说.
东原说不可信,不能成立.
太原说,来自《续录鬼薄》作者无名氏,经考证,作者为贾仲明.
1931年,郑振铎等人发现“天一阁”收藏的《录鬼簿续编》至今社会上还没有再发现第二本,可能《录鬼簿续编》为孤本.
贾仲明,有人考证是山东淄川人,写《录鬼簿续编》时间约在元至正甲辰年(1364)以后至明永乐甲辰年(1424)之间完成,他们见面时,贾仲明本人只知罗贯中有三部戏曲作品,还不知罗贯中完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多本名箸.可见三部戏曲作品在复会前至正甲辰年前已完成.而《三国演义》等小说则是在至正甲辰年后所著.因而贾仲明在明永乐甲辰年(1424)前没有听说或看到罗贯中著的小说作品.《录鬼簿续编》没有录上.
贾仲明在《续鬼簿》提到,“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文中没有提到“罗本”提到罗的性
格、爱好、才华.“与余为万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贾与罗年令有差别,元未天下大乱,有志之士纷纷投身社会欲建功创业,二人各行所爱.也可能是罗走入反元斗争中,贾在元朝管治的地区“各天一方”各人有各人不同政治的天地.“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至正甲辰年(1364)年,罗贯中返回故乡二人复会(地点在何?)又见面.“复会”可以解为还“返回”.1364年大约贾仲明为21岁,罗贯中31岁左右,1364年罗贯中可能探家与贾仲明复会.复会时间与贾成书1424年恰为60年,罗贯中该为91岁贾仲明还不敢认定罗死,而用“竟不知所终”怀疑的态度.
罗贯中于1357年离开张士诚,1364年与贾仲明复会,间隔七年时间,可能是在四明山完成了几个戏曲作品.
罗贯中于1366年又出现在赵宝峰葬礼上,1364年复会,1366年参加葬礼二年时间南北千里往来,除探亲外还有什么理由往来敌人与起义军之间.
罗贯中与贾仲明复会地点.《录鬼簿续编》有记,贾仲明山东淄川人,山西祁县石佛窑村贾氏族人明初听国家召唤,有几户移民山东,其中一户迁往淄川.贾氏人讲清朝中期山东淄川贾氏曾返石佛窑寻祖问根.贾仲明很有可能为贾氏山东淄川的移民,这样他与罗复会地点即在祁县城或祁县石佛窑村.
张士诚起义于1352年,五年后于1357年投元.罗贯中于1357年离开张士诚,活动在方国珍起义军地盘之内的四名山,他与方国珍素无过结,此地又不属元管,可谓避难的好地方.罗贯中1364年归乡与贾仲明复会,于1366年赵慈溪县参加了宝峰葬礼.
张士诚死于1367年,传说,有位温金氏偷出张士诚两位公子,奔四明山交给罗贯中,1367年后罗离开四明山,领着张士诚两个孩子奔走江湖避难.
1367年至1399年32年中罗贯中完成了《三国演义》等十几部小说.有人说罗贯中是一个说书匠,笔者认为不是说书匠,是个为了求生活写小说、剧本.
从罗贯中的作品在不同地点发现来分析,他曾走过许多地方,在各地留有足迹,从而造成对他籍贯有多种说法的原因之一.是一致的.当时,贾仲明提出“太原人”,太原范围很大,是那洲、那县人,贾仲明没有提出.但是从罗氏最集中的河湾村所发现的家谱,神纸、护梁签、墓穴、砚台、牌匾等,六大实证.可以说明罗贯中直属当时归太原管辖的祁县.沉睡了六百年的罗贯中籍贯之谜终于告白于天下.罗贯中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长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