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05:59:43
英语翻译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
英语翻译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英语翻译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
你好,以下是“于谦传”的全文翻译: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棒禄.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说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成阝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王呈)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成阝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成阝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然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硼王暂代皇帝出朝,廷臣们请求将王振灭门九族.而王振的党羽叫马顺的,便出来斥责言官.于是给事中王囗在明廷上打马顺,大家都跟着他.朝上秩序大乱,卫卒声势汹汹.成阝王害怕得要起来走开,于谦推开众人走上前去扶住成阝王不要起来,而且告诉成阝王宣谕说:"马顺等有罪该死,不予追究."大家才安定下来.于谦的袍袖因此全部撕裂.退出左腋门,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道:"国家正在倚赖你呢,今天虽然一百个工直又有什么作用!"当时,上下的人都依赖重视于谦,于谦亦毅然把国家的安危视为自己的责任.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成阝王为皇帝.成阝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成阝王于是受命.九月,成阝玉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囗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十月,敕令于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持着上皇(英宗)攻破紫荆关直入,进窥京师.石亨建议收兵固守使敌兵劳累衰竭.于谦不同意,说:"为什么向他示弱,使敌人更加轻视我."马上分别调遣诸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都督陶瑾在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直门,武进伯朱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芦宣城门,而于谦自己和石亨率领副总兵范广、武兴在德胜门外列阵,抵挡也先.把兵部的事交给了侍郎吴宁,把各城门全部关闭,自己亲自督战.下令: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道必定要死战,都听命令.副总兵高礼、毛福寿在彰义门北面抵挡敌人,俘虏了一个头目.皇帝高兴,令于谦选精兵聚集在教场,以便调动;再命太监兴安、李永昌同于谦一起管理军务.
当初,也先部队深入,以为早晚就可以攻下京城,及至见到明朝官军严阵以待,有些丧气.叛变了的宦官喜宁教唆也先邀明朝大臣迎接上皇,索取黄金和丝织品以万万计;又邀于谦及王直、胡氵荧等出城谈判.皇帝不准许.也先更加沮丧.庚申,也先部队窥伺德胜门.于谦令石亨在空屋里设下埋伏,派几个骑兵引诱敌人.敌人用一万骑兵逼近,副总兵范广发射火药武器,伏兵一齐起来迎击.也先的弟弟孛罗,平彰卯那孩被炮打死,也先部队转移到西直门,都督孙镗抵御他,石亨亦分了部分兵力来到,敌寇撤退.副总兵武兴在彰义门攻打敌军,和都督王敬一起挫败了也先的前锋.敌军正要退却,而几百个骑着马的宦官想争功,冲马争着向前.阵脚乱了,武兴被乱发的箭射死.寇兵赶到土城,居民爬以屋顶,呼喊着用砖石投掷敌人,喧声震天.王囗和福寿的援兵赶到,敌军于是撤退.相持了五天,也先的邀请没人理他,作战又失利,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各地勤工的部队马上要开到,恐怕截断了他的归路,于是拥着上皇由良乡向西去.于谦调各将领追击,到居庸关才回来.评功,加于谦少保、总督军务.于谦说:"四郊多保垒,是卿大夫的耻辱,怎么敢求取赏赐功劳呢!"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增兵守真定、保定、涿州、易州等府州,请求用大臣镇守山西,防止敌寇南侵.
景泰元年三月,总兵朱谦奏称敌兵三万围攻万全,敕令范广担任总兵官抵御他:不久,敌寇退,于谦请求即驻兵居庸关,敌寇来则出关剿杀,敌寇退则回京师驻守.大同参将许贵奏北面有三个人到镇上,想朝廷派使者讲和.于谦说:"以前派指挥季锋、岳谦前往讲和,而也先跟着入寇.接着派通政王复、少卿赵荣,见不到上皇就回来了.显然,不能依靠和谈.况者我和他的仇不共戴天,从道理上来说也绝不可以讲和.万一和了他要满足无穷无尽的要求,答应则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难,不答应又会发生变乱,这形势也不能讲和.许贵是武臣,而这样恐惧畏缩,怎能敌汽同仇,按法律该处死."发出文书严厉谴责他.从此边境的将领人人都主张坚守作战,没有敢说讲和的.
当初,也先诸多要挟,都是由喜宁策划的.于谦秘密下令镇守大同的将领抓了喜宁,把他杀了.又给王伟想办法,让他引诱杀了间谍田小儿.而且利用间谍实行离间,请求特别释放了忠勇伯把台家,答应封给爵位,让他从中想办法.也先开始有放回上皇的意思,派使者来联系,京师的戒备才稍稍放松了一点.于谦上言:"南京重地,需要有人加以安抚稳定.中原有很多流民,假如遇上荒年,互相呼应聚集成群,这是很值得担心的.请敕令内外守备和各处巡抚用心整顿,防患于未然,召回派往内地召募发兵的文武官员和镇守中宫."
到了八月,上皇被留在北方已经一年.也先见中国没有什么事端,更想讲和,使者接连前来,提出把上皇送回.大臣王直等商议派使者前往迎接,皇帝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于谦从容地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皇帝看看他便改变了面色说:"听你的、听你的."先后派遣了李实、杨善前往.终于把上皇接了回来,这是于谦的功劳.
上皇已经回来,瓦刺请求朝贡.先前贡使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增加到三千余人,对给予的赏赐总不满足,便入侵."现在又派三千人来朝,于谦请求列兵居庸关以备不测,在京师隆重陈兵,设宴招待.因此说到和议很难依靠,逐条进上安定边境的三个策略.请求敕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墙准备防御.京兵分别隶属于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虽然各设有总兵.但不相统一,请求选择精锐十五万人,分为十营团操,从此开始了团营的制度.这事记载在《明史·兵志》中.瓦刺入贡,常常携带以前掳去的人口来.于谦一定奏请酬劳使者,前后赎回了几百人.
当初,永乐年中,投降过来的人被安置在京畿附近的很多.也先入侵时,很多成了内应.于谦想分散遣送他们.因为西南有战事,每次出征,都挑选他们精锐的骑手,从厚资助他们前往,然后再遣送他们的妻子,内患得以平定.杨洪以独石入卫,八个城都给了敌人.于谦使都督孙安率轻骑兵出龙门关占据了它,招募百姓屯田,边战边守,八个城得以收复.贵州苗未平定,何文渊建议撤去布使、按察两司.专设都指挥使司,用大将镇守.于谦说:"不设两个司,是放弃了这地方."建议遂作罢.于谦认为上皇虽然回来了,但国耻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脱脱不花结怨,请求趁机派大军,自己前往征讨他,以报复从前的仇恨,清除边患.皇帝不准.
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广东黄萧养各自拥有部众和自封的封号,湖广、贵州、广西、瑶、侗、苗、僚到处蜂起作乱,前后的军队征集调遣,都是于谦独自安排.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的时候,于谦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讲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机宜采取正确的方针方法.同事和下属接受命令,彼此看着都感到惊骇佩服.号令严明.虽然是勋臣老将稍有不守法度,立即请圣旨切实责备.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没有不谨慎小心执行的.他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上皇虽然回来了,一点也不说自己的功劳.东宫改易以后,景帝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属者支取两份俸禄.诸臣都表示推辞,只有于谦一再推辞.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把皇帝前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罢了.
皇帝很了解于谦,所议论奏请的事没有不听从的.皇帝曾经派使者到真定、河间采择野菜,去直沽制造鱼干,于谦一说便马上停止.任用一个人,一定悄悄访问于谦.于谦实事求是地回答,没有隐瞒,也不躲避嫌疑怨恨.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怨恨他,而不像他那样被皇帝信用的,亦往往嫉妒他.当敌寇刚刚撤退时,都御史罗通立刻上奏章弹劾于谦登记的功劳薄不实在.御史顾(日翟)说于谦太专权,干预六部的大事奏请实行,好像他就是内阁一样.于谦根据祖制反驳他们,户部尚书金濂亦上疏为他争辩,但指责他的人还是不断收集他的材料.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词上奏弹劾他,全靠景泰帝力排众议,加以任有,他才得以尽量实现自己的计划.
于谦的性格很刚强,遇到有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感叹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那里!"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又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上皇因此能够回来,但上皇并不满意.徐(王呈)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谦斥责.这时把名字改为有贞,比较得到提升进用,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被削职,是于谦请求皇帝宽恕了他,让他总理十营兵,但因为害怕于谦不敢放肆,也不喜欢于谦.德胜门一仗的胜利,石亨的功劳并不比于谦大,而得到世袭侯爵,内心有愧,于是上疏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皇帝下诏让他到京师,于谦推辞,皇帝不准.于谦说:"国家多事的时候,臣子在道义上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而且石亨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个兵卒,以补益军队国家,而只是推荐了我的儿子,这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我对于军功,极力杜绝侥幸,绝对不敢用儿子来滥领功劳."石亨更是又愧又恨.都督张辄因为征苗时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和内侍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谦.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的儿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丙戊改年号为天顺,丁亥,把于谦在闹市处死并弃尸街头,抄了他的家,家人都被充军边疆.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一时要讨好皇帝争取宠幸的人,全都以于谦作为一个话柄.
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景帝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有人说皇帝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那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一有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恸哭.曹吉祥发怒,鞭打他.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泼洒在地表示祭奠.都督同知陈逢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过了一年,送回去葬在杭州.陈逵,是六合人.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李时勉门下举荐的.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成化初年,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弘治二年,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赠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中,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71932121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