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理解题的答题方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1:43:17
文意理解题的答题方法文意理解题的答题方法文意理解题的答题方法文意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也就是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有的题目还考查文学鉴赏能力.综观2010年全

文意理解题的答题方法
文意理解题的答题方法

文意理解题的答题方法
文意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也就是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有的题目还考查文学鉴赏能力.综观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考查形式均为选择题,在设置选项时,命题人往往在文章细节处大设迷障,干扰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必须从研究试题如何“设障”(即设置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干扰项)开始.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解密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文意理解题的几种设错方式,以探讨快速而准确地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
  一、词义不清,形成错解
  命题者利用考生对文言词语在理解上的偏差而故意设置错误选项.要应对此类题目,应特别关注原文中的一词多义字词及古今异义词.
  例1(2010年重庆卷第10题).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到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解析:C项“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古代“犯”并非是“犯法”,而是“冒犯”,有成语“有犯不较”作证.
  二、时序颠倒,叙述混乱
  命题人在错项设计时有时会有意识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叙述的混乱.
  例2(2010年山东卷第12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叔伯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解析:C错,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这里要特别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三、人事不清,张冠李戴
  命题人故意把发生在甲身上的情况说成发生在乙身上(或者说成发生在甲与乙身上),这就属于典型的张冠李戴.
  例3(2010年安徽卷第6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解析:A中“教自己”,不准确.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包括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四、无中生有,以假乱真
  这种陷阱的设置在高考中是常见的:干扰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是命题人臆造出来混淆视听的.
  例4(2010年天津卷第11题).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洞人们哀怜母女,并没有表示“以示追悔”.C项显然是命题者故意曲解原意,无中生有.
  五、偷梁换柱,设置陷阱
  命题者通过偷换某个概念来设置陷阱,这在高考中也是很常见的.
  例5(2010年福建卷第4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弱.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人志士.
  解析: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世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