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伤逝表达的主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0:24:16
鲁迅伤逝表达的主题
鲁迅伤逝表达的主题
鲁迅伤逝表达的主题
王萍涛、刘家思认为《伤逝》是告别旧式婚姻,追求幸福爱情的宣言,反映了鲁迅先生这一隐含的作者在进行人生选择时矛盾复杂的心理,显示了作者跨越旧我的艰难心路历程,折射了当时青年男女的时代思想情绪,批判了封建文化对人的损害和黑暗社会对人的压迫(《与旧式婚姻告别的宣言》,《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这篇文章与前一阶段的思想观念比较接近,由文本出发,但批评的矛头由涓生也指向了鲁迅先生.
刘茂田认为《伤逝》的爱情悲剧根源于子君陷于停顿而涓生却不断向前的人生追求,《伤逝》意在挖掘人生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的永恒命题,反映了涓生对人生意义的理性思辩(《人生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刘茂田的文章肯定了涓生“人生的第一要着:便是生存”的合理性,然而他在文章中却认同了涓生、隐含的作者(鲁迅先生)在叙述时不自觉地体现出来的男性中心主义话语霸权,使文章呈现出男性居高临下地言说姿态,这种评论观点又回到了八十年代前学术界的看法,而新时期以来属于当代人独特的理解似乎比较少.
沈阳师范大学的齐剑英的论文其实是对《伤逝》主题不同观点所作的一次总结.她的评论文笔优美,娓娓道来,分析中不时可见一些抒情化的表达,这是其文章的一个显著特色.她认为,《伤逝》体现了“五四”高潮过去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个性解放问题上的深入思考,它的主题是多方面的,其一:爱情婚姻自由、个性解放不能离开社会解放而独立存在;其二:它指出个性解放必须以整个社会解放为前提,批判了涓生式的个性解放的自私、冷酷与局限;其三:妇女没有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格独立,光明前途(<《伤逝》主题浅谈>,《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