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写的人”?——《理想》中的教学片段思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7:27:09
什么是“大写的人”?——《理想》中的教学片段思考什么是“大写的人”?——《理想》中的教学片段思考什么是“大写的人”?——《理想》中的教学片段思考一.案例描述:当代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赞美性的哲

什么是“大写的人”?——《理想》中的教学片段思考
什么是“大写的人”?——《理想》中的教学片段思考

什么是“大写的人”?——《理想》中的教学片段思考
一.案例描述:
当代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赞美性的哲理诗.本诗借助一连串的比喻,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等不同角度阐述理想、赞美理想,使诗歌既富有鲜明形象,又饱含睿言誓语.对刚进入中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来说,因诗人不平凡的遭遇、丰富的学识以及宏阔的眼光与学生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学生理解其文字及深层内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用例子和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理想”的内涵之后,把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定为:朗读品味诗歌,找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句子、难以理解的句子等进行品味揣摩.
学生一个个朗诵自己所找的句子,老师也很到位地进行了指导,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到位.课堂气氛热烈,听课的我校语文顾问金老师也面带微笑,频频点头.
我认为这个问题很容易,就请其他学生回答,有学生摇头.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料到的.我只能进行以下的引导——
学生甲:“大写的人”就是堂堂正正的、顶天立地的人.
学生乙:我看中央台正在播出《汉武大帝》,汉武帝雄韬伟略,使汉朝时期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汉武帝是大写的人.
学生丙:老师在开始说到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是大写的人.
学生:……教师:历史长河中,屈原为国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司马迁秉持公心,忍辱负重,写出了有名的《史记》;岳飞力主抗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们所考虑的不是一已私利,而是民族的大义,是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他们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当今时代,焦裕禄、孔繁森等,都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中国人.……因此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学生点头赞同,我也为我的“知识丰富”而暗暗得意,认为自己的随机应变还是可以的.
课后,金老师大力肯定的同时,指出了我在解决“大写的人”的问题时引导不够到位.她说:“大写的人”,为什么只说伟人、他人呢?毕竟伟人、他人离学生实际有点远,就学生自己说,怎样做才能成为“大写的人”?如不作弊、尊敬老师、孝顺父母、同学关系和谐……二.反思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备课时,我认为“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等句子是重点句,因此在课堂上联系到了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学习生活.但为什么这一句就没有采用“体验式”学习法呢?教师有必要面面俱到、只要学生一提出问题就联系学生的实际吗?经过半个学期的思考和学习,我对当时的两个问题看法如下:
1.要关注细节.
“语文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激活生活体验的过程,同时,生活体验也能照亮语文的学习,也可以说,语文学习是在不断地内视、发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及其意义,而已有的生活体验也在不断地解读语文,生活体验愈丰富,愈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进入语文并掌握语文.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联相融,就能获得双倍的意义.”①因为《理想》一诗饱含高度概括的哲理,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人生体验不同而导致理解和体验也丰富多样,所以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并辅之以典型事例,促使这份领悟抵达心灵最深之处并使之升华.
古人云:“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是的,于细微处见精神,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诗歌的一字一句,更要备学生:不要高看学生,也不要低就学生.而我是也高看学生了,没有欲设最简单的问题往往也是最难的问题;在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时,一下子又跳得太快,没有给学生搭台阶,说明教育机智的不足.
2.思维的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思维的训练,他说:“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②在《理想》学习的整个课堂上,我还是比较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法训练的: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一直处在积极思考的状态.从这一点来说,可以有一两句不采用“体验式学习法”,教师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一提出问题就联系学生的实际,也就是没有必要每一句都做出细致的分析和理解.
但不能否认: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恰当估计并有具体设计,避免出现新问题时手足无措.因此,在解决“大写的人”的问题时引导不够到位是一个遗憾,这遗憾促使我思考:老师要珍惜课堂教学每一分钟,力争在每一分钟里都获取最真实、最大的教学效益.
注释:①《语文(其年级)培训资料》第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