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议重修圆明园,还有人要异地复制圆明园,你有何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1:40:21
有人提议重修圆明园,还有人要异地复制圆明园,你有何看法
有人提议重修圆明园,还有人要异地复制圆明园,你有何看法
有人提议重修圆明园,还有人要异地复制圆明园,你有何看法
圆明园是不可复制的
以前为了反对重建和复建,较多注重对建筑遗址的关注.其实圆明园作为一个园林艺术品,她是由建筑、园艺、山形和水系四部分构成的,可以说,整个5200亩都没有艺术“虚笔”,是一个完整的“平面浮雕”.现在建筑部分基本不存在了,但山形水系和园林格局的脉络基本看得出来,少数模糊处稍加梳理即可.当然如果地下有遗存,应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进行发掘.看到这些,进一步加强了我对整体保护5200亩废墟的诉求?非但建筑遗址上不得重建、复建,其他地方也不应该出现大型建筑.较大的功能性用房要么引入地下,要么建在园墙之外(据说墙外还有三千多亩是属于圆明园的).
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说圆明园并没有什么原创性:她的园林是南方移来的,西洋楼是外国搬来的……但据我初步的、粗略的考察,觉得不能说她是中外园林和建筑模式的简单拼接或杂凑,她是在精密的整体艺术构思中运用某些异地的建筑元素和符号,而不是原件的照抄或复制,比如刚才提到的狮子林.总的说,她把南方的小家璧玉,改造为北方的“大家闺秀”,再饰以皇家的华彩.又如福海,它既不像武汉的东湖、杭州的西湖和无锡的太湖等天然湖泊那样浩荡,也不像苏州园林那般小巧,它是皇家园林中特有的、象征更大水面的“海”.皇帝是一国之君,他想在他的“庭院”里见到各地的园林精华,亦在情理之中.再说西洋楼,作为巴罗克风格的石构建筑,在“西洋”固然屡见不鲜,而且也算不得上乘之作,但作为一个由几个不同单元构成的建筑组合体,也别具一格,在欧洲很难找到它的摹本.而且它自知是个“外来户”,知趣地“靠边”站着,地盘仅占全园面积的2%,对全园只起点缀作用,而构不成对中式主体园林的“夺景”.在园林中适当地点缀一些异国风情,这在欧洲是普遍现象.例如在德国慕尼黑的英式公园里,就散落着中国木塔、希腊古亭和日本茶亭;在波茨坦的逍遥园里,也有中国茶亭、法国景亭等等.圆明园引进一组“西洋楼”,显然是一个可取的创意.
圆明园山形水系的妙处,也是这次才获得初步的领略,而据传是雍正皇帝“炼丹”的场所?“别有洞天”,更让我赞叹不已.它位于“群山”之中,三条小径蜿蜒曲折,使这个百十来平米的“洞天”更成了难觅的小天地.但它离宽阔的福海不过咫尺之遥,皇帝炼丹炼累了,去湖边走走,方便不过.要是读书人能有这么一块弹丸之地,该是无上的幸福了.圆明园群山起伏,沟渠纵横,湖池星罗棋布.山与水的关系,都是经过匠心营造的,是一种艺术的着墨,只要细细去品味,都能品出它的“味儿”来.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理论强调园林与环境的关系,所谓“得景随形”,“巧于因借”.圆明园这座集皇家园林之大成的建筑,在环境的选择上显然是极为讲究的.我去的那天恰逢晴空万里,上午站在绮春园天宝坞的桥上向西眺望,青黛色的西山的秀美历历在目,让我久久舍不得离开.下午从福海南岸向北远望,宽阔视野中的燕山山脉与圆明园群山构成三个层次,由低向高、向远层层递进,色调由深而淡,更是妙不可言.如果说圆明园在别处或许也可“复制”,那她与周围环境的这种独具的绝妙关系,绝无复制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