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要特别敬重明朝大将袁崇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3:13:56
中国人为何要特别敬重明朝大将袁崇焕?中国人为何要特别敬重明朝大将袁崇焕?中国人为何要特别敬重明朝大将袁崇焕?“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稳若敌国,

中国人为何要特别敬重明朝大将袁崇焕?
中国人为何要特别敬重明朝大将袁崇焕?

中国人为何要特别敬重明朝大将袁崇焕?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 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稳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这是维新领袖康有为在袁崇焕墓前写下的挽联.尽管康氏晚年走上了立宪保皇之路,但笔者认为这一挽联却也道出康有为的心声:一则是对袁大将军因忠于朝廷而惨烈冤死的深深同情,一则表达他对光绪的赤胆忠诚和无限的思念.
有明的佘家义士更是忠心耿耿,甘愿冒诛灭九族的风险,而“激昂大义,蹈死不悔”地背走他统帅支离破碎的尸骸!从而佘家以世代守墓这种方式报英雄知遇之恩,以一家之力替全民族向英雄致敬,这是何等的忠义!这是何等的无私和何等的高尚!……
笔者认为:华夏族外祸内乱、历尽苦难和痛苦凡四千余年,却未象其他的文明古国那样轻易地“樯橹灰飞烟灭”,而生生不息,至今不绝,乃是一种民族的气节.但愿我们的中华民族每一位同胞都能像佘家义士那样去忠义我们的爱国将领!笔者深以为中国人要特别敬重明末大将袁崇焕.原因:
当是时,满清入主中原后,清廷为安抚人心,大肆表彰史可法等抗清受节南明忠臣,但袁崇焕不属此类.一则袁与清室有杀祖之仇,宁远之战,袁崇焕以兵五千却敌十万,击伤清太祖努尔哈赤,不久努尔哈赤在气恨中不治身亡.二则袁崇焕被害的导火线,乃是皇太极从《三国演义》学来的下三烂的反间计,全国人民都还给蒙在鼓里,误以为袁是卖国求荣的大内奸,如果为他平反,只会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直到乾隆帝晚年,颇有点仰慕汉家衣冠的意思,又想起了袁崇焕,给袁崇焕和佘义士修了坟,这才算是平反了.但这时距袁之死已有150年.
150年的蒙冤史,显示出我们的英雄多么可悲?显示我们人为的历史多么残酷!历史需要求实,历史需要凝练,历史促进我们民族的成长和进步,历史不需要我们漠视那段辛酸的记忆……
二.切实地客观地肯定袁将军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情怀,是中国人的道义和良知使然.
一介书生,投笔从戎,战无不胜,保家卫国,死而后已:以其伟大的人格征服了全军将士,被捕时全军痛哭,弃城东走,袁崇焕自狱中寄信命他们回来继续抗敌.遇害前面对千刀万剐仍念念不忘王朝存亡,临刑口占云:“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其词之悲,其情之烈,爱国之心呈然而上.相比那些观望、骑墙、自私和麻痹的满桂之流,袁将军难道不是大明的钢铁长城?我们的道义决不流失,我们的良心和我们的行动会让我们的英雄盛名永远万古流芳!
三.只为我们先祖(百姓)不明真相而请求将军的英魂给以情感原谅.
袁督师《入狱》诗云:“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又云:“心苦后人知.”“心苦后人知”,但时间难以空白.我们的先人不明真相,“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作为后人我们没有理由为之默默赎过么?我们可以告慰袁督师的是,他的清白已在身后一百年被还清,而他的苦心,后人也终于能够理解和感激……
跨过五个世纪,佘家后人世代傍墓而居,至今历时17代人、372年.最后一代女传人佘幼枝秉承遗训守墓时,墓碑多遭变故,墓碑被推倒,坟墓被挖开,“文革”结束后,是佘幼芝奔走呼吁了14年,使得文物部门于1992年投资修复了袁崇焕墓.2003年佘幼芝之子焦平南下为袁崇焕守衣冠冢,途中车祸身亡,佘家夫妇老年丧子,仍坚持将他儿子焦平的骨灰送到袁崇焕纪念园,佘幼枝曾做了这样的诗:十年浩劫掘忠魂,盼党重接墓中人,元素舍死保北京,英雄事迹传美名,独守陵园思哀情,代代相传元素情,苦守陵园三百载,谁知我氏心中情.一个承诺信守370多年.寒暑沧桑,17代人生生死死……
五,敬重英雄的英灵,是中国每一代人生存的基本信仰.一块碑、一座墓,埋葬了一位冤屈的天才统帅,但埋葬不了一种理念和信仰,反而激励着后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奉献.
六,牢记英雄的英勇事迹,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则鞭策自己,弘扬爱国情操;一则教育后人及后人之后人,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强盛而建功立业.
当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我们年轻的一代,忧国忧民意识逐渐淡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我们要忠于我们的祖国,忠于我们的人民:“少年强则国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只有全民团结,共同奋斗,中国才能昌盛不衰,中华民族才能早日实现伟大的复兴!
写到此刻,袁将军的铿锵壮志的语言,突然在本文的尾声处缭绕不绝:“(他曾对崇祯说)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
悲乎!我们深思…………深思……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