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写点儿关于嵇康的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22:14:58
谁能给我写点儿关于嵇康的文~
谁能给我写点儿关于嵇康的文~
谁能给我写点儿关于嵇康的文~
嵇康入狱后,“太学生数千人请之,于是豪杰,皆随康入狱”.不仅三千多名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不要杀掉嵇康,让他到太学当老师,而且还有许多豪杰甘愿陪嵇康一起坐牢.这无异于一次声势浩大的抗议***.然而,这样做的结果非但没能救出嵇康,反而坚定了司马昭诛杀嵇康的决心.就这样,嵇康终于在公元262年那个下午血染刑场.
嵇康尽管是名誉天下、孤绝突兀、不同流俗,但终未能逃脱一死.“一曲广陵绝天下,打铁嵇康谁能仿”.嵇康之死,对于我们思考“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人生悲剧是何等的富有启示.毕竟是书生!
1.潘安:找死
潘安无疑是美男中佼佼者,人们也常用“貌似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那么他又美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批死忠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可怜了潘安这位第一美男,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是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若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在灿若星辰的芸芸美男当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符号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横溢的才华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
兰陵王:冤死
北朝时期的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
北齐和北周在芒山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场恶战.北齐名将兰陵王率领500铁骑两次冲入敌阵,杀敌无数.一直打到洛阳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敌人团团围住.城上北齐守将只见来者戴着面具,不知是敌是友,正在犹豫之际,兰陵王突然脱下了他的面具,露出一美轮美奂的脸来.上面的人就认出了是兰陵王,群情激愤,万箭齐发,射向了北周的军队.下面的 500将士在兰陵王的带领下更是越战越勇敢,结果北周的军队在这上下夹击之下溃败而归.兰陵王打仗自不在话下,问题是他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总戴着面具呢?这恐怕还是漂亮惹的祸.史书上说他貌柔心壮,白得像个美妇人.他的美貌不是历来崇尚的力量之美,而是非常女性化的美.这样征战沙场,自是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戴上个面目狰狞的面具(或说以铁甲遮面),就能起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可惜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他的画像流传下来,这倒也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私生活严谨,近乎完美,但就是这样一个绝世美男居然落了个冤死的结局. 一次,皇帝召见兰陵王.皇帝关切地对他说,你作战的时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敌阵,很危险.兰陵王一时口误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事.听了这话皇帝就睡不着觉了,你和我还想分家不成?这不是要篡位夺权吗?一般人说错这话倒也未必会怎么样,但兰陵王是战将又有地位,皇帝是怎么也不能放过他的.于是皇帝就赐了毒酒送到他家.兰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愤.他说我一生为国,现在干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诚如诗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兰陵王死时的年龄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估计是正当英年.
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卫王介:看死
这位帅哥大概是四大美男中死得最搞笑的一位.他是魏晋时期人士,长得极美,美如珠玉,粉丝多得可以组建一个正规师,这不是吹牛.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丝”们包围了,“观者如堵墙”,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王介可能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王介”的由来.这场由美丽导致的悲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吕安事件”终于给了他一个落井下石的机会,他岂能错过.于是,自诩算无所失的钟会向司马昭进言时说:“嵇康是卧龙,不杀他祸患无穷,过去姜太公、孔夫子都诛杀过诽谤圣贤的名人,来正听社会,如果您心慈手软,只怕礼教都会颠覆.”卧龙,司马昭立即想到蜀国的诸葛亮;不为所用,必为所累.嵇康在魏国满腹牢骚,处处和司马氏政权唱反调,杀了“卧龙”可以儆百示众.钟会的话正中司马昭的下怀.于是他接受了建议,把嵇康下狱.嵇康上不作天子臣,下不事诸侯王,轻时傲世,不为所用,无益于今,有败风俗.今日不诛嵇康,何以清洁王道!
嵇康
嵇康入狱后,“太学生数千人请之,于是豪杰,皆随康入狱”.不仅三千多名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不要杀掉嵇康,让他到太学当老师,而且还有许多豪杰甘愿陪嵇康一起坐牢.这无异于一次声势浩大的抗议***.然而,这样做的结果非但没能救出嵇康,反而坚定了司马昭诛杀嵇康的决心.就这样,嵇康终于在公元262年那个下午血染刑场.
嵇康尽管是名誉天下、孤绝突兀、不同流俗,但终未能逃脱一死.“一曲广陵绝天下,打铁嵇康谁能仿”.嵇康之死,对于我们思考“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人生悲剧是何等的富有启示.毕竟是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