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恨歌》的恨理解和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0:09:14
对《长恨歌》的恨理解和赏析对《长恨歌》的恨理解和赏析对《长恨歌》的恨理解和赏析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

对《长恨歌》的恨理解和赏析
对《长恨歌》的恨理解和赏析

对《长恨歌》的恨理解和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倾国:指倾国倾城的美女.御宇:指作皇帝,统治天下.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写杨贵妃的受宠和由此形成的杨氏家族的豪贵.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是形影不离.接着作者又用汉武帝宠爱陈阿娇,要为阿娇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来比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几个姊妹都被封为大国夫人,争权斗富,不可一世.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的这桩事.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这点与平民没有区别;但是皇帝手中有无尚的权威,他的情欲往往和这种无尚权威的运用密不可分.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效果与平民大不相同了.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过,但由好色而导致滥加封赏,使坏人窃弄权柄,紊乱朝纲,这就离亡国灭家不远了.所以我们评论帝王的爱情一定不要离开他们生活的具体内容及其社会效果.“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四句又和前面的“从此君王不早朝”相呼应,进一步描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唐朝统治者这种豪华奢侈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地掠夺劳动人民,使劳动人民陷于极度贫困的基础之上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描写了一段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上的享乐生活后,接着说:“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又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伥难再述.”正是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阶级矛盾又如此尖锐,所以当安禄山这个大野心家一旦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过程.渔阳: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蓟县.这一带有时称渔阳郡,有时又称范阳郡.安禄山当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就在渔阳.鼓:军中使用的乐器.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安禄山发动叛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开元中来自西凉.据说唐明皇曾亲自对它进行过加工润色,并为之制作歌辞.杨贵妃进宫后,善为此舞.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九重城阙:指首都.皇帝的宫庭有九道门,故称皇宫曰九重.烟尘:指敌警.千乘万骑西南行:指唐明皇等离长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华:指皇帝的仪仗.西出都门百余里,其地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西.六军:古称天子的军队,这里指唐明皇的卫队.不发:不再继续前进,这里即指兵变.当时乱兵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花、翠翘、金雀钗、玉搔头:都是杨贵妃头上的饰物.“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云:山中的空中通道.剑阁:即剑门关,古时陕西四川间的险要关塞,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西南,不在由陕西入四川的路上,这里是诗人为强调川陕间山路艰难而漫加堆砌.李白《蜀道难》中有所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同误.“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天旋地转:指形势变化,唐军收复两京.事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十月.龙:指唐明皇的车驾.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空坟,而尸体不见了.从此故事增入神话色彩,当时有种传说,说杨贵妃已经“尸解”成仙而去.“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信马归:听凭马自己行走,极言人心无绪的样子.太液:大明宫内的池水名.未央:汉代皇帝居住的宫殿名,这里借指唐代的大明宫.西宫:太极宫,唐人称之为“西宫”或“西内”.南内:兴庆宫.唐人称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为三大内.大明宫是当时的皇帝唐肃宗居住的地方.已经退位的唐明皇回京后先后曾被安置在太极宫和兴庆宫居住.梨园弟子:指昔日曾经侍奉过唐明皇的宫廷歌舞班子,据说唐明皇曾亲自教过他们排练.椒房:后妃居住的宫室,以花椒和泥涂壁,一取其香,二取其多子.阿监:太监.青娥:指宫女.以上两句分承唐明皇与杨贵妃,是说昔日曾经侍应过他们的人现在都已经老了.鸳鸯瓦:房顶上俯仰相扣的屋瓦.翡翠衾:用翡翠羽毛装饰的被子.以上层层铺陈,说明唐明皇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无物无景不在勾起他对杨贵妃的怀恋. 长恨歌》是一篇叙事诗,它和其它叙事文章一样,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 其最基本的思想内容是诗人通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及腐朽政治所造成的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不仅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他们本人也是悲剧的承担者,既害人,又害己;诗人通过李、杨生死离别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致死执迷不悟的反动性和腐朽性. 其次,他还告诉我们,贪图享乐的腐朽生活必然导致政治的腐朽,政治上的腐朽必然是用奴才而不用人才,用奴才必不能纳谏,这是导致变乱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内容已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中涉及到,不再论述.) 总而言之,《长恨歌》的思想内容是揭露,而不是歌颂,有谴责、有讽刺,而没有同情. 现在我们把《长恨歌》分为前后两部分来分析其思想内容. (一)前半部分 《长恨歌》的前半部分是自“汉皇重色似倾国”到“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从篇幅来看,是较后一部分为少,但是,却十分重要,它点明了全篇的主题思想.比较明显的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这在白居易许多现实主义作品中,这一部分是对皇帝最大胆的一次批评和揭露.劈头第一句就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唱起,接着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第一句从字面看,似乎是说汉武帝,而实际是说唐玄宗“重色”,也是说宪宗“重色”.这里实际是运用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又暗含隐喻,唐玄宗思念美人,多次选妃入宫.下面就对杨贵妃的丽质艳态,华丽的服饰做了大肆渲染,为李、杨的荒乐作铺垫.接着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对他的醉生梦死淫乐无度的腐朽生活进行了直接的揭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当如何理解?有的人说这是玄宗“爱得专一”,其实不然,既然只爱杨贵妃一人,何必又要“佳丽三千”呢?无论是从李、杨生活本身还是从《长恨歌》本身,都不能说他们的爱情是真挚和专一的.如何理解“三千宠爱在一身”呢?这个问题在白居易的《上阳人》及陈鸿著的《长恨歌传》中得到了答案.杨贵妃对稍有姿色的宫人,“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妬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上阳人》)“繁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长恨歌传》)杨贵妃为了自己能在玄宗还健在时不被打入冷宫,对有姿色的宫人进行排挤,另一方面她则尽全力迎合玄宗,与玄宗一起纵欲.玄宗不仅为她大兴土木,“金屋装成娇侍夜”.而且对其家族也大肆封赐,三姨均为国夫人,满门显贵,其影响在社会上形成巨大的反响;在中国,自孔子后就是重男轻女,然而在当时竟因此事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时人唱出“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长恨歌传》)的歌谣.明智的君王,是以天下为家,而昏庸的君王则是以家为天下,重家轻国,重色轻国,这是一切封建国家走向战乱和灭亡的开端.天宝时期的唐玄宗,也正是一个这样的昏君.白居易在《长恨歌》的前半部分和其它一些诗篇里,如实地描绘了他们的丑恶面孔和罪行.皇帝不去“早朝”理政,而却是“丽宫高处如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杨贵妃凭娇而宠,恃宠而骄、娇,极力迎合唐玄宗的骄侈淫逸之心,过着极为荒乐腐朽的生活,然而,乐极生悲,终于走向了反面.前面是造成悲剧的原因,其讽意是极为明显的,后面则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和“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死”的悲剧结局.在这两句诗中隐藏着极大的必然之内容,是对李、杨的荒淫生活给国家带来的灾难引起天怒人怨的巧妙反映.“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他们的骄侈淫逸,慌乱朝政,终于引起了变乱,即使是权力至高无上的天子,也无法挽救杨贵妃死亡的命运.玄宗为了保自己,终于将杨贵妃赐死.这最清楚的暴露了唐玄宗对杨贵妃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淫欲而已,根本不是“纯洁”、“专一”的“爱”.而唐玄宗虽然免于一死,然而却不得不落荒逃难,还有那无限的相思之苦. (二)后半部分 《长恨歌》的后半部分,诗人着重描写了玄宗和杨贵妃的相思之苦和孤寂的处境.如何看待这一不分的内容,是评论《长恨歌》思想内容的关键所在. 从字面看这一部分,诗人确实是在他们的相思上用了很多笔墨,写得情意绵绵.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更是大肆铺陈和渲染.而且还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让玄宗派临邛道士到神、仙、鬼三界去寻找杨贵妃,终于在海上仙山找到了她,杨贵妃不仅“含情凝睇谢君王,”而且还说了许多恩恩爱爱的话:“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掰黄金和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诗中还穿插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爱情故事.从字面上看,这些确实是描写了李、杨的相思.对李、杨的缠绵情意相思之甚,写得淋漓尽致.可谓恩重情深.然而,我们结合其他方面的情况分析一下,作者都是另有寓意的. 杨贵妃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些孤寂、阴冷的描写,如果用于描写一对有情人被别人生生拆散后的心境,肯定会得到人们无限的同情,而现在却用来描写李、杨生死离别后的心境,人们的感情就不同了,而是认为他们正是罪有应得.我们综合上面所说到的各方面情况来看,白居易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李、杨的相思及贵妃在仙境中的孤寂和豪华,“珠箔银钩迤逦开”,“风吹仙衭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而唐玄宗派临邛道士上天、入地、去蓬莱山寻找已死的杨贵妃,描写他们无尽的相思,描写他们对过去腐朽生活的怀念,也正说明他们在“安史之乱”后,对他们自己的荒淫无耻的罪恶生活所造成的悲剧仍不悔悟.丝毫也没有接受应当接受的教训,反而更加迷恋过去那种腐朽生活.不仅玄宗和杨贵妃致死执迷不悟,更重要的是德宗、宪宗没有接受前人的教训,仍然过着醉生梦死的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执行着腐朽的政治,农民大起义已迫在眉睫,唐朝已接近灭亡了;但是他们还在继续发展着那种重家轻国、重色轻国、沉溺酒色的惰性(或叫恶性).《长恨歌》对他们的这种致死执迷不悟给与鞭挞,也为他们提供借鉴,希望宪宗能醒悟,以国事为重,重用人才,重整纲纪,以恢复盛堂.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诗人创作《长恨歌》的目的在于讽谏刚即位的宪宗皇帝,希望他能接受玄宗的教训,改变那种腐朽的生活和腐朽的政治,广揽人才,恢复盛唐的宏业. 诗人通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及腐朽政治所造成的悲剧,不仅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他们本身也是悲剧的承担者,既害人,又害己;诗人通过对李、杨生离死别的叙述和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致死执迷不悟的反动性和腐朽性.

个人认为这个“恨”应该理解为“遗憾”的意思~~~唐玄宗与杨贵妃两情相悦却无奈被迫分离,碧落黄泉,天上人间,生死茫茫,空留嗟叹,无限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