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上》山川信美非吾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3 01:43:31
《富春江上》山川信美非吾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富春江上》山川信美非吾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富春江上》山川信美非吾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富春江上》 作者:季羡林
记得在什么诗话上读到过两句诗:
到江吴地尽,
隔岸越山多.
诗话的作者认为是警句,我也认为是警句.但是当时我却只能欣赏诗句的意境,而没有丝毫感性认识.不意我今天竟亲身来到了钱塘江畔富春江上.极目一望,江水平阀,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隔岸越山多\'的意境我终于亲临目睹了.
钱塘、富春都是具有诱惑力的名字.实际的情况比名字更有诱惑力.我们坐在一艘游艇上.江水青碧,水声淙淙.艇上偶见白鸥飞过,远处则是点点风帆.黑色的小燕子在起伏翻腾的碎波上贴水面飞行,似乎是在努力寻觅着什么.我虽努力探究,但也只见它们忙忙碌碌,匆匆促促.最终也探究不出,它们究竟在寻觅什么.岸上则是点点的越山,飞也似的向艇后奔.一点消逝了,又出现了新的一点,数十里连绵不断.难道诗句中的\'多\'字表现的就是这个意境吗?
眼中看到的虽然是当前的景色,但心中想到的却是历史的人物.谁到了这个吴越分界的地方不会立刻就想到古代的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冲突呢?当年他们钩心斗角互相角逐的情景,今天我们已经无从想象了.但是乱箭齐发、金鼓轰鸣的搏斗总归是有的.这种鏖兵的情况无论如何同这样的青山绿水也不能协调起来.人世变幻,今古皆然.在人类前进的程途上,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青山绿水却将永在.我们今天大可不必庸人自扰,为古人担忧,还是欣赏眼前的美景吧!
但是,我的幻想却不肯停止下来,我心头的幻想,一下子又变成了眼前的幻象.我的耳边响起了诗僧苏曼殊的两句诗:
春雨楼头尺八箫,
何时归看浙江潮.
这里不正是浙江钱塘潮的老家吗?我平生还没有看到浙江潮的福气.这两句诗我却是喜欢的,常常在无意中独自吟咏.今天来到钱塘江上,这两句诗仿佛是自己来到了我的耳边.耳边诗句一响,眼前潮水就涌了起来:
怒声汹汹势悠悠,
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
也知反覆向平流.
狂抛巨浸疑无底,
猛过西陵似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
好骑赭鲤问阳侯.
但是,幻象毕竟只是幻象.一转瞬间,\'怒声汹汹\'的江涛就消逝得无影无踪,眼前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可是竟完全出我意料:在平阔的水面上,在点点青螺上,竟又出现了一个人的影子.它飘浮飞驶,\'翩若惊鸿,婉如游龙\',时隐时现,若即若离,追逐着海鸥的翅膀,跟随着小子燕的身影,停留在风帆顶上,飘动在波光潋滟中.我真是又惊又喜.\'胡为乎来哉?\'难道因为这里是你的家乡才出来欢迎我吗?我想抓住它;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想正眼仔细看它一看;这也是不可能的.但它又不肯离开我,我又不能不看它.这真使我又是兴奋,又是沮丧;又是希望它飞近一点,又是希望它离远一点.我在徒唤奈何中看到它飘浮飞动,定睛敛神,只看到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我们这样到了富阳.这是我们今天艇游的终点.我们舍舟登陆,爬上了有名的鹳山.山虽不高,但形势极好.山上层楼叠阁,曲径通幽,花木扶疏,窗明几净.我们登上了春江第一楼,凭窗远望,富春江景色尽收眼底.因为高,点点风帆显得更小了,而水上的小燕子则小得无影无踪.想它们必然是仍然忙忙碌碌地在那里飞着,可惜我们一点也看不着,只能在这里想象了.山顶上树木参天,森然苍蔚.最使我吃惊的是参天的玉兰花村.碗大的白花在绿叶丛中探出头来,同北地的玉兰花一比,大小悬殊,颇使我这个北方人有点目瞪口呆了.
在山边上一座石壁下是名闻天下的严子陵钓台.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写的四个大字:登云钩月,赫然镌刻在石壁上.此地距江面相当远,钓鱼无诊如何是钓不着的.遥想二千多年前,一个披着蓑衣的老头子,手持几十丈长的钓竿,垂着几十丈长的钓丝,孤零一个人,蹲在这石壁下,等候鱼儿上钩,一动也不动,宛如一个木雕泥塑.这样一幅景象,无论如何也难免有滑稽之感.古人说:姑妄言之姑听之,过分认真,反会大煞风景.难道宋朝的苏东坡就真正相信吗?此地自然风光,天下独绝,有此一个传说,更会增加自然风光的妩媚,我们就姑妄听之吧!
两年前,我曾畅游黄山.那里景色之奇丽瑰伟,使我大为惊叹.窃念大化造物,天造地设,独垂青于中华大地.我觉得生为一个中国人,是十分幸福的,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今天我又来到了富春江上.这里景色明丽,秀色天成,同样是美,但却与黄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允许我借用一个现成的说法的话,那么一个是阳刚之美,一个是阴柔之美.刚柔不同,其美则一,同样使我惊叹.我们祖国大地,江山如此多娇,我的幸福之感,骄傲之感,便油然而生.我眼前的富春江在我眼中更增加了明丽,更增加了妩媚,仿佛是一条天上的神江了.
在这里,我忽然想到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二首著名的诗: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说\'建德非吾土\',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心情是容易理解的.他忆念广陵,便觉得建德非吾土.到了今天,我们当然不会再有这样的感觉了,我觉得桐庐不但是\'吾土\',而且是\'吾土\'中的精华.同黄山一样,有这样的\'吾土\'就是幸福的根源.非吾土的感觉我是有过的.但那是在国外,比如说瑞士.那里的山水也是十分神奇动人的,我曾为之颠倒过,迷惑过.但一想到\'山川信美非吾土\',我就不禁有落寞之感.今天在富春江上,我丝毫也不会有什么落寞之感.正相反,我是越看越爱看,越爱看便越觉得幸福,在这风物如画的江上,我大有手舞足蹈之意了.
我当然也还感到有点美中不足.我从小就背诵梁代大文学家吴均的一篇名作《与宋元思书》.这封信里描绘的正是富春江的风景: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下面就是对这\'奇山异水\'的描绘,那却是非常动人的.然而他讲的是\'自富阳至桐庐\',我今天刚刚到了富阳,便戛然而止.好像是一篇绝妙的文章,只读了一个开头.这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吗?然而,这一件憾事也自有它的绝妙之处,妙在含蓄.我知道前面还有更奇丽的景色,偏偏今天就不让你看到.我望眼欲穿,向着桐庐的方向望去,根据吴均的描绘,再加上我自己的幻想,把那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给自己描绘得如阆苑仙境,自己感到无比的快乐,我的心好像就在这些奇山异水上飞驰.等到我耳边听到有点嘈杂声,是同伴们准备回去的时候了.我抬眼四望,唯见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山川信美非吾土”,我的理解是:“美丽的山川景色让人折服,遗憾的是这里不是我的故土不是我的家园”!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川秀美,但不是我的故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