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6:19:03
《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

《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x0d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x0d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x0d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现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生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x0d《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