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交往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6:06:09
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交往观?
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交往观?
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交往观?
你好,楼主: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论著中的“民族”和“民族主义”
马克思(1818~1883年)和恩格斯(1820~1895年)所生活的年代是社会动荡的19世纪﹐他们在世时面对的现实社会问题是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他们的主要分析对象是西欧的英﹑法﹑德这几个资本主义工业化相对发达﹑社会结构性质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的国家﹐2 他们毕生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探讨哲学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经济活动的基础机制和人类社会政治结构的未来走向.我们学习﹑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时﹐必须把他们的视野和观点放到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当中来理解.处在当时的社会场景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阶级分野在阶级社会中是最根本和最核心的社会身份﹐阶级斗争作为最根本和最核心的社会矛盾﹐远比各国资产阶级提倡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认同更为重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管世界上仍有部分地区社会发展缓慢并滞留在封建社会甚至传统部族社会﹐但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渗透扩张到地球上所有地区并正在改变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人类社会整体已经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地球上的所有地区已经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密切关联﹐牵一发而动全局.3 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已经发展成为19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
“民族”理论和“民族主义运动”本身即是在西欧工业化初期由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发明并倡导的﹐其起源与西欧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4 共产主义是一个刚刚诞生但很快就在各国被剥削被压迫阶级中产生极大共鸣的意识形态体系﹐并迅速成为拥有一定民众基础的社会政治运动.19世纪是世界无产阶级(主要是欧洲无产阶级)在共产国际组织的影响和领导下发动起义努力推翻资本统治的革命年代﹐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是这一革命大潮的代表性事件.因此﹐我们在思考19世纪各国“民族主义”运动时﹐无论分析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相对充分发展的西欧各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未充分发展的东欧国家和俄国﹐还是完全没有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亚非各国﹐我们都必须把它们放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这个大潮流里来进行分析.
在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著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他们对每个具体个案是持支持还是批判的态度﹐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始至终都站在西欧工人阶级运动的立场上来分析和评价世界各地的政治运动﹐他们的基本立场非常明确和坚定﹐就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著述的关键.站在这个立场上思考问题﹐“阶级”的重要性在共产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斗争实践中必然远远超越“民族”﹐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必然超越各国的“民族利益”.也正是站在这样的基本立场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民族”的所有论述都是围绕工人运动的核心利益和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前景展开的.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工人阶级运动先后经历了共产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等多次重组﹐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共产党先后在俄国﹑中国和东欧﹑亚洲一些国家夺得政权﹐在约半个世纪的时期内一度形成与欧美资本主义阵营相对峙的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内部随后又发生了多次理论争辩和政治分裂﹐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解体和意识形态转型.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克服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在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也进行了调整和转型﹐明显缓和了内部的阶级矛盾﹐今天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已不存在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为目标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已很少被人提起﹐亚非拉各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实现独立建国.这些事件彻底改变了19世纪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年代的世界政治格局.民族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已成为学术界和政治领袖们更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地球政治生态在这一个多世纪中发生的重大变化﹐使今天的人们在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写下的文字时﹐难免有沧海桑田﹑恍若隔世之感.
20世纪在欧亚各地先后建立的共产党政权﹐其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召开重大会议时唱《国际歌》.这些国家在思考和处理本国的民族问题时﹐虽然根据本国国情做出不同解读和决策﹐但仍旧援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甚至斯大林的有关论述作为理论基础.5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共产党执政国家的解体﹐都是以“民族”为分界实施的﹐中国一些地区也存在民族分裂的威胁﹐这些现实问题使得我们很有必要重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著述﹐同时系统地反思各共产党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历史实践﹐努力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梳理出一个脉络﹐从而为我们思考今天中国的民族问题提供理论框架和分析思路.在这一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解放思想﹐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科学态度来反对坚持“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学术讨论和实证分析逐步认识和理解国内外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演变的客观规律.
本文希望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著述的解读对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议题上与民族问题相联系的观点进行一个粗略的梳理.有些西方学者如研究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美国学者康纳(Walker Connor)等曾经结合欧洲共产主义运动史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有比较系统的评议与分析﹐他们提出的一些思路可能有助于我们解读在19世纪国际形势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观点.本文试图在马克思﹑恩格斯著述和后人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某种综合性的理论探索﹐并探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和世界上的民族问题能够提供怎样的启示.
一、阶级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1﹑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阶级斗争是历史前进的主线
在分析19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斗争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关注点是如何启发各国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发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去共同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分析当时国际社会革命的基本逻辑﹕
(1)“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现今的这个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使阶级矛盾简单化了﹕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即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把所有封建的﹑宗法的和纯朴的关系统统破坏了.……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它按照自己的形象﹐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4)但是随着资本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资产阶级再也不能统治下去了﹐……(现时的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a﹕465﹐466﹐468﹐470﹐478).因此﹐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线﹐而19世纪人类社会的核心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那么﹐在“阶级”和“民族”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明确地指出﹕“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是在英国或法国﹐也无论是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已经使无产阶级失去任何民族性了.……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特别重视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a﹕477﹐479).作为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共产党对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追求必然超越“民族”的利益诉求﹐必须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针对一些人批评共产党人主张“废除祖国﹑废除民族”的指责﹐马恩坦承“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原来没有的东西.既然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主导)阶级﹐确立为民族﹐所以它本身暂时还是民族的﹐不过这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个意思.……民族内部的阶级对抗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a﹕487~488).6 这句话可以被解读为﹕现实中的工人起义和夺权斗争﹐只能在各国内部发起和推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将主导本民族(国家)的政治走向.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在全世界消灭资产阶级统治和一切剥削制度﹐而在无产阶级在全世界取得胜利之前﹐这个无产阶级主导的“民族”(国家)的存在只能是“暂时的”.这里已经隐含着“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命题.但是在1848年《宣言》发表的年代﹐无产阶级究竟应当如何组织和开展武装起义﹖在一国取得胜利后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下这一新生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如何把共产主义推向全世界﹖当时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只能是模糊不清的.7 所以﹐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后所确立的“民族”(国家)﹐8 尽管只是“暂时的”﹐它与“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个意思”之间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共产党宣言》对此的表述并不十分清楚.
美国学者康纳(Walker Connor)在他的《马列主义理论和战略中的民族问题》(The National Question in Marxist-Leninist Theory and Strateg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年)一书中把共产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民族观”进行比较(表~1).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阶级斗争是最核心﹑最本质的社会矛盾﹐因此各国社会内部的阶级界限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该表的左侧部分﹐德国﹑英国﹑法国三国的资产阶级属于一个阵线﹐三国的无产阶级属于另一阵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界限是黑粗的实线﹐国家之间是虚线.而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观念中﹐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界限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认同边界﹐所以在该表的右侧﹐德国﹑英国﹑法国三国之间的界限是黑粗的实线﹐各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是虚线.民族和“民族国家”是各国国民(无论贫富)最核心﹑最本质的认同单元和效忠对象.一边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一边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两者基本立场针锋相对.康纳的说明可作为《共产党宣言》中“民族”论述的一个脚注.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既存在各国内部的阶级区隔也存在民族国家之间的民族区隔﹐表~1突出了两种“民族观”在群体认同基本取向上的差异.由于各民族内部都存在着所有制(生产数据占有)和财富分配方面利益不同的多个阶级﹐各民族国家之间又存在着“民族”利益(自然资源﹑市场﹑财富等)的冲突﹐那么﹐“阶级”立场和“民族”角色这两者之间在实际社会运行中是一种什么互动关系﹖是前者决定后者﹐还是后者决定前者﹖还是两者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