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三位目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7:10:0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三位目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三位目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三位目标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这三个并列的、互为支撑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不能过分或者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为此,教师要坚守“以人为本”理念,要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展开的诸多环节中时刻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均衡落实,让物理课堂教学成为“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和谐性的重要性. 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一个和谐且共同发展促进的整体.不能简单地把三维目标看成是在物理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加上科学方法的介绍.实际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总是过分或者是片面地强调了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的习得.过去在物理教学中比较流行一种的做法是“章章清”,甚至是“堂堂清,周周清”.一个章节教学结束后,紧跟的往往就是一次的质量测验,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老师所认为该学的东西——往往总是本章节的知识点.不得不说的是,现实中的种种选拔、用人机制,以及评先评优,考虑更多的是教师的“业绩”(更确切地说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为知识是外显的,容易量化,而能力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却是难以测量的,再加上作为教学“指挥棒”的中考很少也很难关注前两者,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这就使得评价一个老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高低,成了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的简单操作.对“知识和技能”的过分关注还让很多学生感到物理“难”,这也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对学习、学好物理产生了消极的情感态度倾向.同时,缺乏对过程的经历和感受,缺乏人文素养和人文思想的熏陶,也让我们的学生在面对纷繁芜杂的现实社会时,不知如何去分析、去辨别其中的“真” “善” “美”.新世纪的物理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为了达到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物理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更富有知识,而且让他们更聪明、更高尚.可以说,三维目标的要求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是对教师职责和教学目标提出的明确要求. 二、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体现实效性.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合理、全面的原则,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分析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学生、教辅材料、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等),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的三维目标,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才能有效实现新课程所强调:“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一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 因为知识容易忘却,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并且积淀下的方法、思维、情感态度却总能伴随人的一生.四是要注重挖掘知识中隐含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展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思维过程.要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在思维活动过程中揭示物理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以及方法的探索中激活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在归纳和总结知识过程中概括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健康向上的情感,为自己负责,为社会和谐发展担负起自己应尽的义务的责任.五要联系实际,切实可行,切忌空泛和漫无边际.可以这么说:三维目标“合”则一石三鸟,“分”则一损俱损;“实”则可以协调有效,“泛”则夸夸其谈,热闹而无积淀. 三、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有效发展. 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三维目标拆开,逐一研究和设计.但在教学实践过程必须是三位一体,整合统一,协调发展.因为实践层面的教学过程面对的是学生这一完整的人的,因此绝对不能把三维目标在这个时候人为地分开.也就是不能把一节课分成三个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比较而言,以听讲、记忆、模仿为主要标志的接受学习,更容易导致学习者的被动、学习过程的消极,学习结果指向知识与技能;而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更容易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理解物理学科价值,发挥和发展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毕竟,过程的体验以及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难通过单纯的讲授就能实现和培养的,正如我们所说的“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次亲身体验”. 如在“杠杆的平衡”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杠杆(如开瓶器、剪刀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并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自己所认识的杠杆,并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杠杆的平衡原理.在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动力驱使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联系生活过程中,学生积极思维,热情交流,“说说自己” “听听别人”,不但认识了自己过去没有注意没有发现的杠杆,而且在倾听与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讨论,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同时,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作为学习的主体,经历体验、探究讨论、倾听接受都是必要的.而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如果教师把学习现成的结论作为第一要务,仅仅是把前人的结论告诉学生,把教师自己的认识经验强加给学生,不重视学生的前验,不顾学生的感受,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还是这一节课,曾经有一位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实验探究.但是,在学生分别汇报各组测量的结果时,老师却只选择了非常准确和理想的实验数据.那些误差较大,可能导致“错误”结论出现的数据一概不要,完美地得出了与课本一致的结论.这看起来是件小事,但是传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呢?课本是“权威”的,为了某个目的(与课本一致)甚至可以修改客观得到的数据!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教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认识到测量就是有误差的,为了减少误差就需要尽可能认真,仔细;为了排除偶然性,就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由此可见,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本节课主要指科学态度)是完全可以水乳交融的,而不是针对某一个目标,人为添加上去的一些教学环节.可以看到,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群体合作的,都会让学生在心理上的自我激励、自信心的增强、遇到问题想办法去克服、接受或采纳他人的经验等方面都得到体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发展,过程方法得到领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体验,物理课程的内在价值得到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是实现短时、高效、低耗而又充满愉快的学习的理想手段.为了实现三维目标的均衡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赶进度、下结论,甚至静态地传授知识.而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将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从三维目标的均衡发展角度看,对于大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的养成比探究的结果更为重要. 把知识技能教学、过程方法的体验领悟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的关注变成自己的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关注人的本质,让学生都能体验进步和发展.随着三维目标的逐步深化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也就得到了提高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