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是不是需要对仗?律诗一般有几联?是四联么?有没有比这个多或少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20:36:39
绝句是不是需要对仗?律诗一般有几联?是四联么?有没有比这个多或少的?
绝句是不是需要对仗?
律诗一般有几联?是四联么?有没有比这个多或少的?
绝句是不是需要对仗?律诗一般有几联?是四联么?有没有比这个多或少的?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对仗又称对偶.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讲究对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宫殿、陵寝,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个左右对称.文学上也不例外,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所以早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出现对偶句.例如《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楚辞》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九歌.湘君》).散文中也常有对偶,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晋魏以后对偶影响扩张,将以前骈散交错的文章,发展为通篇骈四俪六的骈体文.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中对偶从不工整到逐渐工整,从随意使用到逐渐规范化.初唐以后,格律定型时期,对偶就成为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句,多或少都不叫律诗
律诗是八句,也就是八行.要求3 .4句对仗,5 .6句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