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守庙者曰.”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0:05:16
“孔子问守庙者曰.”是什么意思?“孔子问守庙者曰.”是什么意思?“孔子问守庙者曰.”是什么意思?孔子问守庙的人说原文: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

“孔子问守庙者曰.”是什么意思?
“孔子问守庙者曰.”是什么意思?

“孔子问守庙者曰.”是什么意思?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注释]宥坐器:一种易倾覆的器皿,置于座右作为警戒.
[译文参考]
孔子在鲁桓公庙里参观,看到有一只倾斜的器皿在那里.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说:“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自己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君主座位右边的器皿,空着就会倾斜,灌入一半水就会端正,灌满水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向里面灌水吧!”学生舀了水去灌它.灌了一半就端正了,灌满后就翻倒了,空了就倾斜着.孔子感慨地叹息说:“唉!哪有满了不翻倒的呢?”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孔子问一个守庙的人 问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

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

覆。'孔子顾为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

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注》:“宥与右同。言

人君可置于坐右以为戒也。”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

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用来给宽待赦免的人坐的器

具。”孔子说:“我听说宽待赦免的坐具,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

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

提水来灌,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

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子路说:

“请问有保持满的方法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

劳大过天下的,就用退让的办法;用勇力震抚世间的,就用胆怯的办法;富裕

遍布四海的,就用谦恭的办法。这就是所谓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方法。 

欹器,用来放在"座右",就是以此来警觉自己。所谓"座右铭",就是放在座右

来使自己警觉的铭文(格言等)。"欹器"并不叫人无所作为,因为空了就会倾

斜;但更提醒人不要自满,因为,灌满水之后就翻倒,所谓"满招损,谦受

益。" 

此文发表于2007年8月16日的《大河报 茶坊》上

在瑞典的东方博物馆保存有一批中国仰韶时期的彩陶。其中有一件颇类葫芦

的、上部圆鼓形、下部圆锥形的陶壶,下腹部靠圆锥的最粗处,有两耳左右对

称,作栓绳子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称之为打水的容器,并盛赞六、七千年前

的中国古人就能巧用浮力,可是,中国的专家却说这是一件欹器的雏形。

据《孔子家语·之恕》和《荀子·宥坐》,孔子曾在鲁桓公庙里看到过欹器。

他问庙里的看守,这是什么东西,看守告诉他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宥坐之

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没有水就倾斜,灌满了水就翻过去,灌一半的

水却能垂直正立(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是这样的吗?看守回答说是。

孔子就让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不其然。此时,孔子不由得长叹一声说:“哪

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啊!”在古代“宥”与“右”、“坐”与“座”同义,“宥

坐”就(把某物)指放置于座位右边以为劝戒,这也是后世座右铭的来历。可

惜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欹器在汉朝末年的战乱中失传了。

由瑞典东方博物馆保存的欹器雏形来看,在座位右边放置欹器,历史十分久

远。不仅三皇五帝之时,就有名叫“侑卮”的劝戒之器,甚至远在仰韶文化时

期的部落酋长们也很可能有类似的举措。此后的数千年里,尽管时续时断,但

总体上还是延续了下来。据记载,西晋时,大将军杜预曾为晋武帝造过欹器,

南北朝时,祖冲之也为萧子良造过,还有随朝的耿询等也造过。现在,故宫博

物院里就陈设有一对铜质镏金的欹器。它是1895年“光绪御制”的。器高45.5

厘米,长18.7厘米,宽14厘米。样子很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框架的

中央吊挂着一个直径12厘米、高147厘米的筒状容器。筒两边的乳钉形轴与框架

内侧的针状轴衔接,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方向转动。这种装置巧妙地利用了物

理学中的力矩原理,能够根据水量的多少摆出欹(倾)或正的姿势,起到警示

作用。

在吐鲁番以东42公里的戈壁滩上,有一限斯塔那古墓群。其中一个墓室中有6幅

壁画,第一幅画的就是一个欹器。这个墓主人看来非常谦虚,不但生前时时告

诫自己“戒盈、戒满”,就是死后还要提醒自己不要过分。

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澴,在儿子被抱走坐上大清王朝的宝座后,赶紧在自

己家里摆上了欹器,并在旁边写下了一段话,提醒自己不要不知足。这段话

是: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儿孙钱多胆也大,

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自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儿孙祸也小,些许

财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尽管光绪皇帝父子都在自己的座右放置了欹器,但大清朝依然没有逃脱灭亡的

命运。可见欹器的劝戒作用非常有限,它不过就是一个形式。不过对这种形式

也不能一概否定,毕竟它把“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道理直观地演示了

出来,聪明的人、有理智的人不应该不有所震动。但由于贪婪是人的本性,特

别是那些有能力的官员,大都是进取心较强的人,对于名利的追逐比一般人更

强烈(也许此说有些片面?),故而对他们就更别想用个简单的比喻就能使之

淡泊下来。所以,反腐败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制度。我想,如果在加强警示教育

的同时,在制度设计上再多些制衡,重特大腐败多发的势头就会有所遏制。

 

 

 

  * 欹(音〔欹qi」)器,是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

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

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