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句,和分别体现了什么性格,要具体点的,最好多一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8:37:04
苏轼的诗句,和分别体现了什么性格,要具体点的,最好多一点!
苏轼的诗句,和分别体现了什么性格,要具体点的,最好多一点!
苏轼的诗句,和分别体现了什么性格,要具体点的,最好多一点!
洗脱以往某些词的“脂粉气”,从“倚红偎翠”的浓艳中走出,变得明丽洁净.如其《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在他人笔下,这是写“艳词”的绝佳题材.而到了苏轼笔下,却是风貌迥异.女人的“冰肌玉骨”,在清凉的夏夜里,在银白色的月光的映衬下,显得如此清雅脱俗,明丽照人.夜寂静,人无眠,周围的环境与人物相协调,如此安谧宁静、清澈光洁.词人特意不写宫中的糜烂生活,而只是写其纳凉的一个情节,所选题材的洁净化有助于词的意境的提高.
当然,其婉约词气质的改变及词品的提高,不仅仅用来写歌男舞女,还可以用来表达对妻子的挚情.而以此来抒发对妻子的情感,可以说是苏轼的一大创举,说明苏轼已经破除了“诗尊词卑”的文体等级差别观念,后来甚至常常“以诗为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其《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词前小序说:“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恰逢苏轼知密州,年近四十.十年前,他的妻子病逝.这是一首怀念亡妻的悼亡词.词人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文章开篇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与死之双方消息不通、音讯渺茫.词人之所以将生死并提,其主要目的是强调生者的悲思,于是,便出现了“不思量,自难忘”的直接抒情.“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其妻死后,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相隔的后果,词人连到坟前奠祭的机会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空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界限,词人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所以,只能期望能够与妻子梦中相会了.该词下片转入正题写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整首词真情浓厚、沉痛悲凉,这一句却似乎悲中见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幽梦”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词人在妻子的身边,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荡漾着柔情蜜意.随即,词人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对应“千里孤坟”二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凄凉.梦境之虚幻,使词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恍惚,这反而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醒以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安慰.“十年”之后还有无限期的“年年”,那么,词人对亡妻的怀恋之情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吗?
苏轼婉约词气质的改变,还使其咏物词看来另有一番意境.比如其《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以生动的笔墨描绘杨花的形象,并以杨花比拟自己的飘零沦落,隐约寄托词人对身世的感慨.它既是在写杨花,又是在写人.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不幸遭遇的唱叹,都融入杨花形象之中.从杨花的无人珍惜,从杨花的飘零沦落,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以及与词人相类似的某些人的不幸命运.真正做到了形中有神,形神并茂.
苏轼生性豪迈,在现实生活中倔强刚直,几乎没有什么磨难能击倒他.他写出来的相思别离的婉约词,自然也与他人的一味沉沦不同.比如他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作于“花褪残红青杏小”之暮春季节,这本来是一个“枝上柳绵吹又少”之花落花飞令人伤感的季节,加之作者的心境不佳,就更容易被凄苦悲愁的情绪所缠绕.但是,词人没有因此自怜自伤不已,而是以开阔的心胸、倔强的意志去对待自然界季节的更换与人世间的风雨变幻.“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为春去花落而伤心?只要你对生活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豁达的胸襟去接受一切,你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发现美好的事物.词的下片写“墙外行人”偶尔听闻“墙里佳人”悦耳的笑声,便产生了许多美妙的联想.终因不能见“墙里佳人”一面、也不能传递自己的“多情”,而感到有些懊恼.这一段生活小插曲也可以说明词人对生活的浓厚兴趣,并没有为春归、离别、远行等愁苦所纠缠.结尾的懊恼也不是沉重的,而为画面平添一份乐趣.其实,就算不做旷达之想,苏轼写别离之情的词读起来依然畅快爽朗.比如其《少年游》: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送别之际,雨雪霏霏.冬去春尽,离人犹不见回家.思念之时,只能饮酒解愁.作为一首抒写别离情思的词作,读起来却感觉与他人之牵肠挂肚不同.
言情词和咏物词是苏轼婉约词的主体,但苏轼的婉约词远不止这些内容,他的许多怀古词、赠人词、写景词、纪行词也以婉约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