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优游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4 05:10:15
涵泳优游的意思
涵泳优游的意思
涵泳优游的意思
涵泳
古代文论术语,指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涵泳”一词,出现得较早,如左思《吴都赋》中已有“涵泳乎其中”,韩愈的《岳阳楼别窦司诗》也有“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之句.“涵泳”有时也称“涵咀”,如陆龟蒙《复友生论文书》所说“每涵咀义味”.到宋代,程朱理学又提出了这一概念.程颐《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入德必自敬始,故容貌必恭也,言语必谨也.虽然,优游涵泳而养之可也,拘迫则不能入矣.”《朱子语类》五《性理》二:“此语或中或否,皆出臆度,要之未可遽论,且涵咏玩索,久之当自有见.”程朱理学家讲到学习时,主张“涵咏”,本指在学道时,心理状态要从容不迫,沉潜其中,不断玩索,自有所得.这就是所谓“优游涵咏”,或“涵咏玩索”.“优游”,即从容不迫.后来这一说法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文评论和鉴赏中,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索或玩味,以求获得其中的三昧.由于艺术作品言理、言事,常常并非质直言之,而是比兴之,仅仅依靠理性判断是不行的,必须全身心地深入其中,进行玩索,才能真正感知其中的奥秘或“味外之旨”.所以“涵泳”也就成了艺术鉴赏中的这种态度和方法的代称.
所谓“涵泳法”,正如韩少华先生在《文学读本·现代散文鉴赏常识》里所说的,就是充分尊重作品,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通过朗读或朗诵的方式,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朱熹云:“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又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子读书法》)事实上,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有些作品的精髓是很难言传的,往往只有靠自己的反复吟诵、朗读,才能获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独特的审美感受.
其实,“涵泳法”,并不意味着如鲁迅先生所描绘的三味书屋里的读书那样:学童们在戒尺罚跪的严逼下,“放开喉咙读一通书”,“人声鼎沸”地乱喊一通.那只能算作味同嚼蜡的“苦读”,实在很难达到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必须根据不同文学样式的不同特点,在认真诵读的同时,驰骋自己的想像,展开充分的联想,并使自己沉浸在作品的境界之中.涵泳的重点应放在诗歌和散文上.诗歌侧重在诗的形象、诗的意境、诗的语言这三方面去下功夫细细品味;散文侧重在构思和风格两方面去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