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家的和道家的读书笔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9:36:37
关于儒家的和道家的读书笔记关于儒家的和道家的读书笔记关于儒家的和道家的读书笔记《论语•学而》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这一句当译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

关于儒家的和道家的读书笔记
关于儒家的和道家的读书笔记

关于儒家的和道家的读书笔记
《论语•学而》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这一句当译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就很少了.”
  “巧言令色”无外乎是精妙的装裱,但由“学而时习之”得来的“仁”是由内而外的,并非由外装裱.苏洵曾对孟子与太史公有过这样的描述“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仁”所体现的气质,也当如所言.
  那么什么是“仁”呢?流传最广的解释就是出自《孟子》的“仁者爱人”.将“仁”解释为“爱”并没有问题,但要注意的是“仁”的爱并不是平等的博爱而是有差别的爱.首先爱家人,而后爱族人,而后爱同乡,而后爱同国,根据亲疏远近的不同所爱的程度不同.亲近的爱的多一些,疏远的爱的少一些.
  上一段曾提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一句中的“人”其实与“仁”相通,既可解释为做人,也可解释为“仁”这一品德,这是因为考据不一而产生的不同.下文《论语•里仁》中曾子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综合起来看“仁”的含义至少有“孝、悌、忠、恕”四个方面.
  “孝”作为《论语》中“仁”这一概念出现的第一层含义,有着最为重要的意义.“仁”是有差别的爱,而血缘最亲、最应该爱的人无外乎父母、子女.因为人的生命从父母处得,所以对父母的爱又优于对子女爱.但要注意对父母的爱仅仅是优于对子女的爱,而不是因爱父母就可以不爱子女.试想如果因为孝敬父母而不爱护子女,那么子女就不会再对父母行孝,这样“孝”岂不就断绝了?所以“仁”所包含的“孝”是父慈子孝、慈孝相济的“大孝”,绝不是指“郭巨埋子”的愚孝.
  “悌”做为“仁”的第二层含义紧随于“孝”后.“孝”是对长辈的纵向关系,而“悌”一边是“心”一边是“弟”表示同辈之间的关爱,也就是横向关系.同时“悌”也不仅仅是只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爱,其横向延伸到社会也指人在团队之中的关系.
  “忠”是“仁”的另一层含义.“孝悌”是对待家人的态度,“忠”就是对自己的态度.长久以来人们往往认为“忠”是下级对上级的表现,这则是统治阶级曲解“忠”意而造成的流毒.那么什么是“忠”呢?“忠”拆解开来就是“中心”,这里“中”发四声,与“中标”“中毒”等词汇中的“中”是一个意思.即“按照心中所想”.以赤子之心“只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就是“忠”的表现了.
  “恕”是“仁”的第四层含义,是对他人的态度.将“恕”拆解,即“如心”,延伸其含义应为“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但是“恕”绝不会是一味忍让.自己有缺点,所以要原谅他人有过失.可是自己有原则,就不能容忍他人有过错.因为过失是无心所为,而过错却是有意为之.若不分失与错一味容忍,则沦为逢迎之辈,也就无从谈及“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