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是一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大回归,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3:27:25
抗震救灾是一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大回归,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
抗震救灾是一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大回归,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
抗震救灾是一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大回归,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
集体主义是指一切言论行动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思想,它的科学内涵是:⑴社会利益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必须以这个社会的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⑵在保证社会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要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尽可能保证和满足成员的个人利益.⑶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发生矛盾,申斥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为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是一个多层结构组成的综合概念.它的科学内涵有着人类理想和价值观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运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制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三重含义.
我们先看人类理想和价值观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做过许多设想.人们虽然从他们的著作中难以找到一段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完整的定义,但是从其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理想的大致轮廓.人们从他们关于消灭三大差别的主张中可以看到公正、平等的精神,从其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论述中可以看到自由、民主的精神,从其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尊重人权的精神,从其关于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论述中看到和谐本来就是社会主义的要义.总之人们从他们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公正、平等、自由、民主、人权、和谐等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的基本元素,也是构成他们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也是一种理想境界,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公正、平等观念的现代中国版.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上述社会主义基本元素基础上的延伸和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循而不能违背的.否则,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了.
我们再来考察社会运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一般认为,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其手段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从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在部分国家夺取政权以后的社会实践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区别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界线已经不是那么分明了.这时候强调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很可能成为一部分人压制和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借口.我国在“反右派”与“文革”中,就曾经随便给很大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扣上“资产阶级右派”、“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给党内很大一部分坚持正义和真理的同志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新资产阶级分子”的帽子.这些都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名义下进行的.社会主义运动还能这样进行下去吗?关于无产阶级专政,这本来的马克思提出的、列宁又大大发展起来的理论.但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也曾经一再遭到误读和扭曲.在前苏联的斯大林时期和我国的“文革”时期,无产阶级专政都曾经被误读为“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甚至被曲解为可以无视国家宪法和法律,乱杀无辜、滥设监狱的“群众专政”,专制主义的“宗派专政”和“个人专政”.对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名义下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伤害,确实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何况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指的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其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之前过渡时期的政治形态.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形态,恩格斯说过:“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马恩选集》第4卷第642页)列宁非常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他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是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取暴力手段来获取和维持的政权,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列宁全集》第35卷中文第2版第237页)常识告诉人们,这只能是革命和战争时期所采取的特殊措施,把它运用到和平时期显然不合适.有鉴于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形式应该是依法治国.过去用无产阶级专政解决的问题现在用依法治国来解决,肯定会更加严谨、更准确,也更加符合现代政治中的民主与法制精神.中国和越南的经验表明,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用取代而不用推翻意味着不一定非要经过暴力革命),把改革开放(越南叫革新开放)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手段更为适宜.改革或革新就是要不断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东西,革除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东西,实现社会主义运动形态的与时俱进.开放就是要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融入世界,与各国人民一起共同致力于和谐世界的建设,把全球建成世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样的社会主义运动才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成为世界各族人民愿意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
然后我们研究在社会制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把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看作一个历史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制度设计虽然也发表过一些意见,比如恩格斯就在其《共产主义原理》一书中回答过“这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应当是什么样的”等问题,但那些都毕竟太原则、太粗略了.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不久就去世了,也没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形态做出更多的详细描述.前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结构是在斯大林领导时期建立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这种社会主义制度叫做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其主要内容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要素.实践证明,这样一种制度设计既有其优势,如依靠国家的力量加速推行工业化,更有许多严重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弊端是单一公有制不利于调动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积极性,没有效率,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助长了配置社会资源上的主观随意性,窒息了经济发展的活力,造成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使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很难有说服力.按劳分配变成了在低收入水平上的绝对平均主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艰苦的探索,中国和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对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市场经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四要素整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新模式.这里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最大区别.中国和越南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说明,这种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构要素做出新的解释以后,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吗?回答应该是大家可以讨论嘛!马克思恩格斯生前都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后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如果后人只会摘引他们的词句,而不能根据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那不就是地地道道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吗?还有人可能提出,按照这种四要素的社会主义制度设计,从经济制度上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有什么区别呢?大家都会记得列宁对他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所开列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的总和=社会主义.在列宁给定的这个公式中,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吗?经济制度设计完全属于一种技术手段.同样的制度设计,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一定要把它们用一条分水岭严格区分开来,对于社会主义充分吸取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会有好处吗?周新城教授著文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一个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三维的定义.他说:“这些本质特征就是,政治上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处于指导地位.”请问这样的定义是有什么经典根据呢还是周教授的附加呢?对于这样的定义,人们是只能原封不动地接受呢还是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和讨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