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3则对联故事,只要找出对联就行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6:21:24
收集3则对联故事,只要找出对联就行了收集3则对联故事,只要找出对联就行了收集3则对联故事,只要找出对联就行了徐文长手对知府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

收集3则对联故事,只要找出对联就行了
收集3则对联故事,只要找出对联就行了

收集3则对联故事,只要找出对联就行了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出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徐文长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
徐文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酒店续对
乾隆晚年,一日晚膳后,乾隆召大学士纪晓岚,二人换上民服走出宫外,来承德大街上闲逛.见一酒店的招牌上书“半联酒店”四字.店前若市,人头攒动.二人停下脚步,只听掌柜的拱手喊道:“多蒙诸位关照,小店屋内有半副对联,哪位能续上下联,美味佳肴尽用,敝人并愿赠文银10两.”
君臣二人觉着好奇,便走进店内,见堂屋正中悬的半联是:
一串无鳞,鳅短鳝长鲶大嘴.
君臣二人琢磨半天,怎么也对不出适当的下联来.恰在这时,酒店的伙计抬进一筐大蟹来.其中还有一只鼋鱼,正仰面朝天四腿乱蹬呢.纪晓岚灵机一动,吟出下联:
三元有甲,龟圆鳖瘪蟹短头.
此联意境别致、有趣,且字句工整.以三元对一串,有甲对无鳞,龟圆对鳅短,鳖瘪对鳝长,蟹短头对鲶大嘴,可谓天衣无缝.
顾鼎臣幼年试对
顾鼎臣(1473年-1540年),字九和,明苏州人,弘治进士第一.他幼时聪明,常有妙语.一天,塾师出对为难他:“花坞春晴,鸟韵奏成无孔笛.”
把鸟鸣声比喻成无孔之笛,确非一般,但顾鼎臣面无难色,不一会儿就对上了:“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将蝉声比喻为无弦的琴声,也别出心裁,因此塾师不禁十分惊奇.
有一天,他父亲出对考他:“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顾鼎臣立即对道:“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他父亲听了非常高兴.
半副对联慑群魔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也应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头晕眼花.这里,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先生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个头,引起哄堂大笑.
苏东坡对联逗长老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正忙着作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苏东坡先生来访.
和尚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这时,老和尚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老和尚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老和尚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馀)』,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孔夫子妙对农夫
传说有一年的阳春三月,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出游来到楚国的郢城(今湖北江陵).正在田中干活的农夫们听说孔夫子很有学问,便想考考他.大家一合计,便在孔子经过的路上放一担泥巴,并且出一上联,写在地上,让孔子及弟子们对;如果对不上,只好委屈孔老夫子从水田里走过去.农夫们出的上联是:
一担重泥拦子路
孔子猛见一担泥巴置于路中,原以为是楚人同他开个玩笑,甚至可能是恶作剧.及至到跟前细看,见一上联,方知是在考他.孔夫子脸上布满了愁云,踱来踱去,怎么也对不上来.眼看老师一一筹莫展,下不来台,弟子颜回走上前去,想把那担泥巴挑走挪出路来,但怎么也挑不起来.在大路两边水田里干活的农夫们,见颜回那副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孔子见状,顿时开窍,大声道:“有了,有了!”随口吟出:
两边夫子笑颜回
田中农夫见孔老夫子对出下联,齐声喝彩,便将泥巴挑开,恭恭敬敬地给孔夫子一行让路.
尼庵联趣
古时,闽南有一“清德庵”.尼庵女主持十分重视庵里的楹联,每年总要差小尼请贾秀才撰联张贴,润笔费十两银子.
有一年,清德庵改建一新,好生气派,尼庵主持决意在门前刻下一副永久的对联,为清德庵增辉,于是亲自登贾秀才书斋相议写联一事.
贾秀才是个见财路才开的人物,他开口要一百两银子.尼庵主持一口答应,并要求贾秀才根据庵前新开辟的大道和新庵巧夺天工的二扇大门撰联,贾秀才满口应允.
尼庵主持旋即回庵差小尼送上一百两银子.那想到小尼路上思忖:“往年仅送十两,今年竟送一百两,定是主持错帐.”于是便干起掩耳盗铃的勾当,从中扣了五十两中饱私囊.
贾秀才接了五十两银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令小尼明早来取联.翌日,小尼顺利把联取回,正忙于诵经的主持令其鸣炮贴联,并请来四方僧徒观光,意在郑重其事.谁知对联贴后,令人费解,观者议论纷纷.女主持闻知,亲临观看,左联写着“一道直直”,右联是“两扇开开”.
主持观后满脸乌云,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评说不象联子,有辱清德庵雅气,主持若芒针在背,遂唤小尼问个是非,小尼见马脚已露,便和盘托出偷银丑事.主持责令小尼上门赔罪,并请来秀才改联.贾秀才来到庵前,拂袖挥毫,在左联添上“西天路”.右联加上“佛地门”,原来让人费解的楹联即成了“一道直直西天路,两扇开开佛地门”的巧联妙对来.观者无不翘指叫绝.
衷情母女巧联对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女儿嫁出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忽然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
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在房内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女儿的房子,只见是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一会儿,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了屋.苏小妹坐定之后,环顾室内,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但却有条不紊,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一听,想自己在上联中故意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没想到女儿也真机灵,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对上了,而且还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
女儿听出了母亲是说因想念儿放心不下才来的,但也知道母亲这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她便故意扑上去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然后又很亲切地为母亲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了出耿了,她这才对娘说: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她在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得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放心了.临走时,她还给女儿留一些钱,女儿再三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1 上联:董卓墓前草千里
下联:东风赤壁十八日
2 成败一知己;
生死两妇人。
3 牧二洲,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全部展开

1 上联:董卓墓前草千里
下联:东风赤壁十八日
2 成败一知己;
生死两妇人。
3 牧二洲,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起

顾鼎臣幼年试对

顾鼎臣(1473年-1540年),字九和,明苏州人,弘治进士第一。他幼时聪明,常有妙语。一天,塾师出对为难他:“花坞春晴,鸟韵奏成无孔笛。”
把鸟鸣声比喻成无孔之笛,确非一般,但顾鼎臣面无难色,不一会儿就对上了:“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将蝉声比喻为无弦的琴声,也别出心裁,因此塾师不禁十分惊奇。
有一天,他父亲出对考他:“柳线莺梭,织就...

全部展开

顾鼎臣幼年试对

顾鼎臣(1473年-1540年),字九和,明苏州人,弘治进士第一。他幼时聪明,常有妙语。一天,塾师出对为难他:“花坞春晴,鸟韵奏成无孔笛。”
把鸟鸣声比喻成无孔之笛,确非一般,但顾鼎臣面无难色,不一会儿就对上了:“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将蝉声比喻为无弦的琴声,也别出心裁,因此塾师不禁十分惊奇。
有一天,他父亲出对考他:“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顾鼎臣立即对道:“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他父亲听了非常高兴。

同名巧对李梦阳
李梦阳(1475年-1531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重用。

欧阳修答对过关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少年时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问:“城下何人?为何现在进城?”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很有点口才的小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欧阳修答道:“遵命。”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便接上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讲到这里,也许少年朋友们会问:“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既然上联十一个字,下联怎么是十六个字呢?”其实,这幅对联是: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