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中国古代人事行政中的选官制度的演变这是一道论述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20:16:05
试分析中国古代人事行政中的选官制度的演变这是一道论述题
试分析中国古代人事行政中的选官制度的演变
这是一道论述题
试分析中国古代人事行政中的选官制度的演变这是一道论述题
选拔官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则和方式.
1.奴隶社会选官制度
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制度(世袭制).商鞅变法时废除了这一特权.
2.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汉朝时创设自下(地方官员推荐)而上(皇帝任命)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的主要依据是才学和品德.
(2)九品中正制:曹魏时开始形成的由中正官发现和推荐人才再由皇帝任命为官的制度.把人才分为九个等级,中正官推举人才的依据是门第,该制度促使士族制度形成,造成士族地主长期把持政权.
(3)科举制:隋唐以后历代王朝实施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开元年间,提高科举地位;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4)规律:第一,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第二,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第三,科举制度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极作用明显.
科举制度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的产物,是一种代表下层地主利益、维护封建统治的选官制度.同其他历史事物一样,科举制度也具有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1)积极意义: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剥夺了士族地主的垄断官职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士族的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矛盾,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官员的素质,推动隋唐教育的发展,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考试制度所体现的公正、公平、公开和选拔性的原则总是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理想之一.英国工业革命后,借鉴中国的考试办法,推陈出新创设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文官制度.科举制度对今天人才选拔和考试制度的改革有一定借鉴作用.
(2)消极影响:科举制度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明清时期.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尤其是关于命题范围及答卷内容的硬性规定,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这一弊端的出现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端化的产物,是人为地僵化考试制度所致,并非考试制度本身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