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符,屠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1:18:35
桃符,屠苏,
桃符,屠苏,
桃符,屠苏,
桃符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在东海上有座古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神荼、郁垒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人们一般都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宋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志喜,蜀主对学士所题词语不满意,即挥毫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的题词改变了传说中桃符的内容与性质,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联语.有些专家认为孟昶的题词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古代春节期间挂桃符的习俗,在许多文入学士的笔下多有记载;白居易《白礼六帖》:“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桃”.古代春节期间人们挂桃符的盛况可见一斑.
何为“屠苏酒”?
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至于 瞳瞳 ,我想是眼睛看不见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