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有第三只眼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3:35:36
人真的有第三只眼嘛?人真的有第三只眼嘛?人真的有第三只眼嘛?松果体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只眼如果说是额头的话,我猜想一方面是手指的热度,一方面是松果体差不多在那附近的位置.人的脑部有个叫松果体的东西,长在印

人真的有第三只眼嘛?
人真的有第三只眼嘛?

人真的有第三只眼嘛?
松果体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只眼
如果说是额头的话,我猜想一方面是手指的热度,一方面是松果体差不多在那附近的位置.
人的脑部有个叫松果体的东西,长在印堂和太阳穴的交界处,也就是二郎神第三只眼睛的地方.在人没有分泌性激素的时候,松果体处于半激活状态,使小孩子能看见一些古怪的东西,而人开始性发育的时候,性激素抑制了松果体,而有些方法,比如气功、雷击、电击可以人为的激活松果体,也就是开天目、阴阳眼.
以下来自网络
松果体是由原始脊椎动物的松果眼发展而来的一种内分泌腺体,在高等脊椎动物中,为一卵形小体,位于间脑背面.人的松果体位于四叠体上丘之间的凹陷内,有一个柄与第三脑室的后顶相连,其大小只有0.19cm3,重约0.2g,是颜色灰白、形如松子的扁锥形的小体.幼年动物的松果体较大,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人从7岁左右开始退化.
松果体外有结缔组织被膜,并伸入腺实质内形成隔,把腺实质分为不规则的小叶,松果体的实质由松果体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松果体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有大而圆的核,核仁明显,核周边部的异染色质很多;细胞有细而分支的突起,突起末端常成小球终止于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神经胶质细胞是星形胶质细胞,数目较松果体细胞少.胶质细胞有长的突起,围绕着松果体细胞及其突起,也围绕着交感神经及神经末梢.许多胶质细胞突起终止于腺实质小叶外周.人的松果体内结缔组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结缔组织中,矿物质沉淀形成呈同心层状排列的小体,称为脑砂,于17岁开始出现,其大小和数量随年龄逐渐增加.结缔组织中有血管和神经等.
松果体含有高浓度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褪黑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存在于交感神经及其末梢,为神经递质,当兴奋时,以胞吐形式放出;5-羟色胺存在于神经末梢,也存在于松果体细胞突起的末端,为褪黑激素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褪黑激素为松果体分泌的主要激素,为吲哚类物质,由色胺经N-乙酰化,再氧-甲基化形成,其主要生理功能有:1.能使哺乳类、鱼类、两栖类蝌蚪皮肤的细胞黑色素颗粒集中,因此使皮肤颜色变浅,其作用与脑下垂体中叶分泌的促黑激素(MSH)相反.2.具有抑制性腺活动的机能,特别是在幼年期,有阻抑性成熟的作用.幼龄大鼠经手术摘除松果体后青春期将提前到来,雄鼠的睾丸、前列腺和精囊的重量增加;雌鼠的卵巢重量也增加;而注射褪黑激素后,可以抑制性腺的生长,如雄鼠的前列腺和精囊萎缩,成年雌鼠的卵巢缩小,正常3~4天一次的发情期显著推迟.褪黑激素对性腺活动的调节机制可能是通过下丘脑或直接抑制垂体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从而抑制性腺的活动.3.近年来发现,褪黑激素能加强中枢神经的抑制过程,从而有促进睡眠的作用,因此,已有人试用它来治疗癫痫.松果体分泌的另一类激素是多肽类激素,目前已从动物松果体内分离出多种多肽物质(分子量为1.000~3.000),具有很强的抗促性腺激素作用.另外,在松果体内还发现有高浓度的下丘脑肽类激素.
松果体细胞接受颈上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支配,刺激交感神经,可促进松果体合成和分泌褪黑激素.松果体的分泌机能与光照有密切的关系,持续光照可导致松果体变小,抑制松果体细胞的分泌,而黑暗对松果体的分泌起促进作用.由于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合成受光照与黑暗的调节,因此,它的分泌量出现昼夜节律变化.在人的血浆中,当中午十二点钟时,其分泌量最低,而在午夜零点时,分泌量最高.另外,它的周期性分泌与动物和人的性周期及月经周期有明显的关系.松果体可能通过褪黑激素的分泌周期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时间信号”,从而影响机体时间生物效应,如睡眠与觉醒,特别是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周期性活动.
光照抑制哺乳动物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的途径大致如下:由于松果体受颈交感节后纤维的支配,当光线投射到视网膜并将其部分信息传递到视交叉上核后,视交叉上核又通过某种尚不清楚的神经联系,经内侧前脑束把光照信息传到交感低级中枢,再经脊髓传至颈上神经节,抑制松果体的活动.因此,破坏视交叉上核,切断联系颈上交感神经节的神经,或摘除颈上交感神经节,都会使松果体随明暗变化的节律性活动消失.光照和刺激视神经,或直接刺激视交叉上核,使颈交感神经节的活动受到抑制,则松果体的活动也随之降低.由于松果体的活动受光照的明显影响,所以生活在两极的动物的松果体季节性变动特别显著,在太阳不落的夏季,松果体的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在漫长而黑暗的冬季,松果体活动极度增强,产生大量的褪黑激素,从而抑制生殖活动.可能正是这种原因,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由于冬天处在黑暗之中缺乏光照,褪黑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了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因而妇女在冬天便停经了,而且,爱斯基摩女子的初潮可晚至23岁出现.近年来发现,灯光和自然光一样,同样对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减弱对性腺发育的抑制,导致性早熟.
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通过对鸟类松果体的研究证明,鸟类活动的昼夜节律生物钟位于松果体细胞内,他们发现,鸟类的活动量是受到褪黑激素的抑制的.日本科学家在试验时,分别取下在12小时明暗交替的条件喂养的鸡的松果体加以培养,把它分散成一个个细胞,然后在明和暗的环境中观察其中合成褪黑激素所需酶的活性,结果证明,每个松果体及其分散了的细胞都有生物钟作用,它们能记忆明暗的规律,并逐步适应新的规律.美国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首例鸟类生物钟的人工移植,他们在试验中发现,如将麻雀的松果体摘除,它们活动的昼夜节律就丧失,变得整天活动不停.如把一只麻雀的松果体移植到另一只切除了松果体的麻雀上时,活动节律就又恢复了并且和给予松果体的麻雀原先的活动节律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