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文学成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7:33:30
诸葛亮的文学成就
诸葛亮的文学成就
诸葛亮的文学成就
看看古人对诸葛亮的《出师表》的评价:
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出师表》写得非常真挚,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出师表》非常值得学习研究,汲取教训.
陆游:“《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
——《出师表》字字珠玑,是篇不刊之论.
杜甫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诸葛亮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于散文的写作,同时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很有特色. 诸葛亮一生戎马倥偬,在繁忙紧张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中,写下了大量的文章,据清代学者张澍辑录,留存下来的约有199篇,其中包括有对策、诏、表、书、教、军令、兵要、铭、记、将苑等.这些作品虽然都是应用性文章,不是纯文学性作品,但它们都是诸葛亮一生思想言论的精华,是了解和研究诸葛亮思想修养、性格人品的主要材料.另一方面,由于他为文直言事理,观点鲜明,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因而不少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写于蜀建兴五年(公元227年)的《出师表》,是诸葛亮最具代表性酌作品之一.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对《出师表》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他还把:《出师表》与孔融的《荐弥衡表》并称之为“表之英也”.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评价《出师表》时,十分激动地写道: “孔明出师二表,简而且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而下,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清代于光华编撰的《文选集评》中,引用郭明龙的评论,说《出师表》:“忠义自肺腑流出,古朴真率,字字滴泪,与日月争光.”刘永济在《文心雕龙校释》中写道:“《出师表》首言国事危急,使后主自知负荷之重;中间痛恨恒、灵,以为倾颓之鉴;反复喻令自谋,以警其昏庸.情真词挚,故曰‘志尽文畅’.”并说: “《出师表》风力遒上,古意未漓……以为楷式也.”,这些都是十分中肯的同时也是很高的评价.
《出师表》整篇文章思想观点鲜明,论理叙事逻辑性强,精辟透彻.语言朴实真切,自然流畅,浑然一体,委婉感人.在写作方法和风格上,《出师表》继承和吸取了楚辞与汉赋的优秀传统,在以散文化的说理叙事为主的同时,间用排比对偶的句式.特别善用四字句,流畅练达,简洁有力.用韵自然,不露痕迹,让人读起来抑扬谐和,既严谨庄重又富有变化,具有一种“清峻、通脱、华丽、壮大”的“魏晋风度”.
如文章中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以及“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许多名句,都写得生动精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正是《出师表》千百年来,使众多名人志士受感动,为广大读者所热爱的原因.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读《出师表》后写道:“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绍兴戊午年(公元1138年),南宋爱国名将岳飞,一次过武侯祠,读壁上石刻出师表时,“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足见《出师表》感人之深.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曾多次写诗赞扬《出师表》.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他在成都游诸葛书台时写道:“《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陆游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他在《书愤》一诗中再次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南宋末年另一位爱国诗人文天样,被元军俘虏后,在《怀孔明》一诗中写道: “斜谷事不济,将星陨营中.
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仅就以上数例,已足以看出《出师表》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在编纂《资治通鉴纲目》时,对旧史中之表章、奏议,无不大加删汰,独对《出师表》一文“均五更削”,全文照录.近代学者王缁尘先生在分析这一现象时指出:“出师之表,檩烈干古,二千数百年历史中,欲求其二,而亦不可得……盖文之至者,用字措句,均不可移易,亦如宋玉之赋美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敷粉则太白’,美文美人,皆生于天然,非人之工力所能随便加饰也……而对于《出师表》之慷慨激昂,复兼以缠绵悱侧,且句练字适,无一瑕疵,心爱之极,不能割舍.”历代学者在评论《出师表》时,都把它看作是三代以来的经典性作品,如苏东坡把《出师表》与《伊训》、《说命》相提并论;顾禄说:“三代名臣训诰文,又复从公手中出.”谭献说:“与《伊训》、《洛诰》相表里.”.
还有人把它比如《楚辞》,如明人吴之皡在其《谒武侯祠》诗中写道:“古今多将相,谁者是吾师?意气如公旦,文章似《楚辞》.”这一切评论,绝不是溢美之词,而是对《出师表》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的恰当评价.《出师表》的确不愧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不朽名篇.
诸葛亮的其他一些文章,也大都具有《出师表》那种观点鲜明、逻辑性强、语言简洁、文风质朴的特色.如人们熟知的《隆中对》、《诫外甥书》、《诫子书》、 《又诫子书》等等名篇,都写得十分简练精纯,而析理论事却又周密严谨,层层剖析,步步深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白亦奠先生在《诸葛亮(诫子书)评析》一文中说:“短短86字,概括了古代先哲之至理;是修身养性的准则;开家教训导之先声;为处世治国之根本;有包孕宇内之气;亘乎天地之道;实为千古绝唱.”的确如此,能够把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简洁恰当地纳入短短86字之中,应该说诸葛亮不仅是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天下奇才”,在为文方面也不愧为“天下奇才”了. 诸葛亮写给下属官吏和土兵的一些文件,即“教”,历代也同样给予很高的评价.
刘勰说: “教者,效也,言出而民效也……若诸葛孔明之详约……并理得而辞中,教之善也.”陈寿在评论诸葛亮时,也指出:“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在这类文章中,如《与群下教》、《又与群下教》、《与李丰教》等篇,都写得意切情真,感人肺腑.特别是《劝将士勤攻己阙教》,指出街亭之败,“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坦诚地引咎自责,布所失于天下,并恳切地要求将士:“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其虚心征求意见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真挚动人.又如《南征教》:“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只20个字,把南征的战略和策略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此证之,刘彦和所渭“理得而辞中,教之善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
诸葛亮也热爱诗歌,在隆中躬耕时,就经常抱膝长吟.但其诗歌作品留存下来的却不多,较为可信的有《梁父吟·步出齐城门》.此外,还有在《三国演义》中转述的几首.其中有刘备二顾茅庐时路过小虹桥,偶遇黄承彦,听黄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刘备听后对黄承彦说: “适间所吟之句,极其高妙.”黄回答说: “老夫在小婿家观《梁父吟》,记得这一篇,适过小桥,偶见篱落间梅花,故感而诵之.”这首诗虽未明确指明作者,但从诗的意境和情调以及罗贯中的描述来看,应系孔明所作.而且从黄承彦的说法来看,诸葛亮的《梁父吟》还不止是这两篇. 从上述两首诗歌中,大致可以看出诸葛亮诗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首先,他的诗作都是用以言志抒怀的.无论是咏史的《梁父吟·步出齐城门》,还是写景的《梁父吟·一夜北风寒》,无不鲜明地体现出他“淡泊、宁静,的品德修养和“志存高远”的宏伟抱负.
在清峻、潇洒的诗句中,透露出他济世救民的理想与志向.其次,诸葛亮诗歌的语言艺术,也很有特色.他学习并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用乐府旧题写作五言诗歌,用语清新朴素,非常接近民间歌谣,有口语化的特点,朗朗上口,又流畅易懂.这和他躬耕隆中时与农民的密切交往有关,所以他创作的诗歌,当时就为广大农民所喜爱并争相吟唱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