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篇关于菊花的散文,要有诗意,最好带点悲伤.文章里还有李清照的多丽·小楼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02:30:24
写篇关于菊花的散文,要有诗意,最好带点悲伤.文章里还有李清照的多丽·小楼寒,
写篇关于菊花的散文,要有诗意,最好带点悲伤.
文章里还有李清照的多丽·小楼寒,
写篇关于菊花的散文,要有诗意,最好带点悲伤.文章里还有李清照的多丽·小楼寒,
还来就菊花
王清铭
梅花报春,揭开一年的序幕;菊花则是一年花事的后记.有诗为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最早的意思是穷尽,百花凋零后菊花怒放,菊花凋谢后绽放的大概只有飞扬的雪花了.
“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落叶飘零,风霜肃杀,菊携一身淡雅花香悄然绽放.白居易有诗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最受欢迎的是黄菊,试想,金黄色的太阳照射在菊花上,菊花的色泽像霜,孤傲的品性被秋风展开,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画.黄,与尊贵、雅洁、高尚等连在一起,再加上菊的不畏严寒的傲骨,难怪中国人会如此喜欢它了.“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的飘零和开放一样,都有一种悲壮的色彩.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菊花宁愿在枝头憔悴、干枯,也不萎落风尘和泥滓.宋遗民郑思肖称道寒菊孤芳自赏的高傲:“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苏轼也对菊花的节操赞赏有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雪枝.”宋代史铸《咏翻集句》中写道:“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将菊花卓尔不群的品性恰到好处地勾勒了出来.
菊花的品种繁多.清代康熙皇帝命汪灏为《群芳谱》补遗,扩充为《广群芳谱》,又增加菊种四十一种,累计已超过三百种. “冷艳幽香,深黄浅白,占断西风里”,莆阳同乡刘克庄的词句就写了最常见的两种——黄菊和白菊.菊的花色丰富,不一而足.
菊花仪态万方,纤细的,婉约的,婀娜的,娇羞的.或“玉骨冰肌”,或如古书上所写的“茎疏叶且微”,怎么看都会觉得恰如其分,毫无夸张之嫌.就花的造型看,变化特别丰富,仿佛各种舞蹈的造型:或偃或俯,若舞若翔,如歌似笑,摇曳多姿,难以形容.
菊花色、形、香具备和品种繁多、品性高雅,赢得很多人的青睐.重阳赏菊是我们中国人代代相续的传统习俗,这一天也成了菊花的节日.孟浩然就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首先是平民化的.赏菊习俗就不多说,中国百姓还将菊花晒干,泡制清凉解毒的菊花茶,用菊花泡酒,制成“菊花酒”,如唐代的许浑就写了这样的诗句:“晚收红叶题诗遍,秋待黄花酿酒浓”.更直接的是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宋代陈咏在植物学著作《全芳备祖》中说菊花“所以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我想指出一点,菊花不是高人隐士的专利,而是雅俗共赏的.“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无论亭榭还是茅舍,我们都可以看到菊的身影.至于“人比黄花瘦”的感伤自有特定背景,杜牧的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欢乐是老百姓所共享的.
菊花什么时候开始“归隐”,我不甚了了.“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的淡泊、超然、孤傲,使它很自然成为隐士身份的象征.陶渊明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不但种菊、采菊,还以菊下酒,还在诗中写菊:“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后来有很多读书人在官场失意,或不甘束缚,纷纷效仿他隐逸山林,与菊相伴,过自由闲散的生活.陶渊明成为爱菊的始祖.菊的纤瘦身影变为隐逸者的写照,菊的幽香成为独立精神的营养,至今我们翻读史书,还能嗅出菊一般的芬芳,幽微、清雅、高洁.我指出一点,菊花虽然被赋予阳春白雪般高雅的身份,但仍然是老百姓的“下里巴人”,这并不矛盾,就如很多的力量从民间孕育一样.
正如鲁迅评价陶渊明不乏刚烈气质一样,菊花不是软弱的逃避,而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志士.菊的不畏严寒、不萎尘泥,具有了志士的刚烈品性.白居易就赞叹:“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是唐代起义军首领黄巢,这是一位从民间走出的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在他的笔下披上黄金甲,幽香也成了杀伐的阵势.他一反文人以菊象征孤高绝俗的老调和感怀悲秋的习气,义愤填膺地抒发改天换地的伟大抱负:“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可惜这样气势磅礴的诗鲜有继作,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似乎也委落枝头,让后人叹惋了.“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让人荡气回肠,当然这样的菊花在现在为数甚多的菊花展上是很难看见了.
据报纸报道,很多城市每年都要举办菊花展,观者如潮.朔风日益凛冽,菊在风中摇曳,然后在枝头飘零,但即使凋谢,菊是不会折节的.观看菊展在菊丛中纷纷留影,然后悄然离去,有谁想起自己也是一丛菊呢?
-----------------------------------------------
金秋赏菊
现在已进入了秋季,飒飒的西风使感到一阵阵的寒意,百花已开始调零,绿油油的树叶被毫不留的秋风吹黄变枯,寒风似剪刀般将树叶吹落,卷走……·万物调谢,冰封大地的冬季就要来临了……
可是,当我们走进潍城区文化馆菊花展览会时,映入眼帘的是千种菊花万种姿态,争风斗艳,傲然而开.只见那白的金丝菊吐丝含蕾,晶莹透明、洁白无瑕;金黄的大菊雍容华贵,金灿烂;那紫的、淡黄的、赫的、深红的各俱特白的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红的绚丽夺目,奔放;紫的苍劲有力,凝重浑厚.还有的花呈绿,青翠滴,真像是碧玉,另外还有红黄相间的,让赏心悦目.各种颜,应有尽有,令目不暇接,眼花缭.悬崖菊更是繁花朵朵,花团锦簇,如居高悬崖,别具雅趣.
那些加以工整理,经过精心培育和摆布的菊花,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形神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神.或扎各种图案花纹,有花蓝、大象、牛等等各种动物造型更是吸引了小朋友好奇的目光,充分体现出巧夺天功的园林艺术.用金黄菊花造型的孔雀栩栩如生仿佛要展翅开屏.在这寒冷的秋风中怒放的菊花让我们看到了天,看到了黎明……·真的是“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开.”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自从有陶渊明对菊有独钟、格外偏,“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的菊花便了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象征.们其,颂其姿,咏志抒怀,纷纷赞美菊花天姿高洁的清雅、傲雪凌霜的品格.从古至今描写和赞美菊花的诗歌、散文多得数不胜数,如诗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我历代的文学作品及戏剧、诗歌、绘画中,都有大量的咏菊主题.“宁可枝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出了宋末诗郑思肖对菊花那种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之.
我爱菊花,我爱菊花那千姿百态的英姿,更爱菊花不畏寒风的坚强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