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北行一里,路穷.越快越好啊!急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9:23:38
英语翻译北行一里,路穷.越快越好啊!急要!英语翻译北行一里,路穷.越快越好啊!急要!英语翻译北行一里,路穷.越快越好啊!急要!游黄山日记(后)〔明〕徐弘祖戊午九月初三日出白岳榔梅庵,至桃源桥.从小桥右

英语翻译北行一里,路穷.越快越好啊!急要!
英语翻译
北行一里,路穷.
越快越好啊!
急要!

英语翻译北行一里,路穷.越快越好啊!急要!
游黄山日记(后)〔明〕徐弘祖
戊午九月初三日 出白岳榔梅庵,至桃源桥.从小桥右下,陡甚,即旧向黄山路也.七十里,宿江村.
初四日 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岐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初五日平明,从天都峰坳中北下二里,石壁岈然.其下莲花洞正与前坑石笋对峙,一坞幽然.别澄源,下山至前岐路侧,向莲花峰而趋.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莲花峰.既陟而磴绝,疑而复下.隔峰一僧高呼曰:“此正莲花道也!”乃从石坡侧度石隙,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如下上楼阁中,忘其峻出天表也.一里,得茅庐,倚石罅中.方徘徊欲升,则前呼道之僧至矣.僧号凌虚,结茅于此者,遂与把臂陟顶.顶上一石,悬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久之,返茅庵,凌虚出粥相饷,啜一盂.乃下至岐路侧,过大悲顶,上天门.三里,至炼丹台.循台嘴而下,观玉屏风、三海门诸峰,悉从深坞中壁立起.其丹台一冈中垂,颇无奇峻,惟瞰翠微之背,坞中峰峦错耸,上下周映,非此不尽瞻眺之奇耳.还过平天矼,下后海,入智空庵,别焉.三里,下狮子林,趋石笋矼,至向年所登尖峰上,倚松而坐.瞰坞中峰石回攒,藻缋满眼,始觉匡庐、石门,或具一体,或缺一面,不若此之闳博富丽也!久之,上接引崖,下眺坞中,阴阴觉有异.复至冈上尖峰侧,践流石,援棘草,随坑而下,愈下愈深,诸峰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日暮,返狮子林.
初六日别霞光,从山坑向丞相原下.七里,至白沙岭.霞光复至,因余欲观牌楼石,恐白沙庵无指者,追来为导.遂同上岭,指岭右隔坡,有石丛立,下分上并,即牌楼石也.余欲逾坑溯涧,直造而下.僧谓:“棘迷路绝,必不能行,若此坑直下丞相原,不必复上此岭;若欲从仙灯而往,不若即由此岭东向.”余从之,循岭脊行.岭横亘天都、莲花之北,狭甚,旁不容足,南北皆崇峰夹映.岭尽北下,仰瞻右峰罗汉石,圆头秃顶,俨然二僧也.下至坑中,逾涧而上,共四里,登仙灯洞.洞南向,正对天都之阴.僧架阁连板于外,而内犹穹然,天趣未尽刊也.复南下三里,过丞相原,山间一夹地耳.其庵颇整,四顾无奇,竟不入.复南向循山腰行五里,渐下,涧中泉声沸然,从石间九级下泻,每级一下有潭渊碧,所谓九龙潭也.黄山无悬流飞瀑,惟此耳.又下五里,过苦竹滩,转循太平县路,向东北行.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徐霞客游记》
明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三 我们一行离开白岳山榔梅庵,到了桃源桥,从小桥右面而下,山路异常陡峭,这就是上次游黄山时所走的路.往前走七十里,夜宿在江村.
初四日 步行十五里路到达汤口.再五里,来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朱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路,登上黄泥冈,原先被云雾遮没的诸山峰,渐渐显露出来,又渐渐落到了我的手杖底下.转入石门,经天都峰半山腰而下,则天都、莲花两座峰顶,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路旁有一岔道朝东而上,却是昔日所未到之处,于是往前直上,差不多到达天都峰旁.再往北而上,攀行在石隙之中.只见两侧峰石一片片夹峙而起,山道迂回曲折于岩石间,遇到山石阻塞就凿通它,遇到山崖陡峭就砌起石阶,遇上断壁则架木搭桥修通它,遇到悬崖就架上梯子接起来.俯视孤峭的山谷一片阴森,枫树和松树交错相杂,五彩缤纷,犹如画图与锦绣般灿烂.因而想到黄山当得起是一生中所见到的奇观,而且是如此奇特,往日未曾一探究竟,这次重游不但快慰,而且很觉惭愧.
这时脚夫仆人都因山路险阻而落在后头,我也停住不再往上.但一路上的奇景,又不知不觉地吸引我独自前往.既登上山头,就望见有座佛寺的屋檐犹如飞鸟展翅一般,即是文殊院.这也是我上一次来想登览而又未登上的地方.文殊院左面是天都峰,右面是莲花峰,背面靠着玉屏峰,天都、莲花两峰的秀丽景色,简直伸手可摘.环顾四周只见奇峰错杂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确是黄山景色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次重游,怎晓得黄山竟是如此之神奇?恰遇云游和尚澄源到来,游兴很高.时间已过午,仆人们才上来,大家站在文殊院前,指点着左右两座山峰.寺里的和尚说:“天都峰虽近却无路可攀,莲花峰可登但路途遥远,只好在附近看看天都峰,明日再登上莲花顶.”我不愿听从,决心一游天都峰,便夹持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山峡小路而下,到达天都峰旁.再从经溪水冲击而流动的山石中俯伏爬行而上,或抓住野草,或拉着荆棘,越过丛集的石块,攀上削立的山崖,每到连手脚都无法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抢先登上,再垂手接应.每每想到上山既如此艰难,下山更怎么得了?但终于也顾不了这许多.经历几回艰险,终于到达天都峰顶.只见顶上有块崖石象削壁一般直立而起,约高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面,发现有石阶,便扶我登上.唯见千山万岭无不俯伏在下,独有莲花峰和它抗衡.这时浓雾时起时止,每一阵飘过来,则连对面也看不见.远眺莲花等诸山峰,多半淹没在云雾里.唯独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峰前,云雾则移到峰后,我来到峰后,云雾则出于峰左.峰顶上还有生长得曲折挺拔、横纵交错的松树,而柏树则虽干大如臂,也无不平贴在崖石上,犹如苔藓一般.山高风猛,雾气飘忽不定.俯视诸山峰,一会儿透露出碧绿的尖顶,一会儿又淹没为一片银海.再眺望山下,只见阳光明媚,仿佛别是一个世界.暮色渐渐降临了,于是大家两足伸前,双手向后贴地,坐着往下滑;到了极险之处,澄源便肩手并用以相接应.度过危险地带,下到山坳时,夜色已笼罩大地.再从山峡间登栈道而上,宿于文殊院.
初五日天刚亮,从天都峰山坳中向北而下二里路,这里石壁深邃.在它下面的莲花洞恰好和前坑的石笋相对峙,山坳里异常幽静.告别澄源,下山来到前面的岔道旁,便向莲花峰而行去.一路上沿着危崖绝壁往西走,经过多次上而复下,在将要下百步云梯时,有路可直上莲花峰.既登之后却找不见石级,心生疑虑,就又下来了.隔峰有位和尚高声喊道:“这正是登莲花峰之路!”于是从石坡侧面穿过石隙,山路狭小而险峻,峰顶上全是巨石鼎峙对立着,中间空荡荡如同房屋.从当中层层石级直登而上,级尽洞转,曲折离奇,犹如上下在楼阁中,几乎忘记它是高耸屹立于天外.约略走了一里路,见一茅屋,靠在石隙之中.正在犹豫不决想再往上登陟时,只见刚才高呼指路的和尚来了.和尚号凌虚,结一茅庵在此.于是和他挽着手臂登上了峰顶.顶上有块崖石,悬空二丈,凌虚搬来梯子爬上去,山巅上非常空旷.环顾四周,天空一片碧蓝,即使天都峰也仿佛低着头了.因为此峰居黄山之中,独立高耸于诸峰之上,四面岩壁环绕耸立,遇到朝阳升起、天气晴朗之时,层层峰峦映射出鲜艳的色彩,令人欣喜狂叫,简直翩翩欲舞.
在峰顶呆了很久,才返回茅庵.凌虚和尚端出粥来款待,我喝了一钵盂.于是下到岔道旁,过大悲顶,登上天门.再走约三里路,到达炼丹台.沿着台口而下,观览玉屏风、三海门等山峰,尽是从深谷中如削壁一般拔地而起.那炼丹台一冈垂立于丛山之间,丝毫没有奇异峻拔之感.只是俯视翠微峰背面,山坞中峰峦交错耸立,上下周围交相映衬,非在此不能尽览山色之奇妙.返回经过平天矼,下后海,步入智空和尚主持的佛寺,向他告别.走了三里路,下狮子林,往石笋矼走去,到了昔日曾登览过的尖峰之上,背靠松树而坐.俯瞰山坞中,峰石回环簇聚,满眼尽是如锦似绣的景色,才觉得庐山、石门山,或只具备黄山的某一体态,或缺少黄山的某一方面,不如黄山这样宏博富丽.观看了很久,才登上接引崖.往下看山坞中,觉得阴森森的别有一种奇趣.再回到冈上尖峰旁,脚踩着滑动的石块,手拉着荆棘野草,顺着山坑而下,愈下愈深,诸山峰互相遮蔽,无法一眼望到尽头.太阳下山了,才返回狮子林.
初六日 告别霞光和尚,从山坑向丞相原方向而下.走了七里路,来到白沙岭.霞光和尚又随后到来.因为我想观览牌楼石,他担心白沙庵无人引路,所以追赶来作向导.于是一齐登上白沙岭,霞光指着岭右侧对面的山坡,有丛生的山石屹立着,下边分开而上边合笼,说那就是牌楼石.我想越过山坑,沿山涧上行,然后直趋而下.霞光说:“荆棘遮迷,山路阻绝,必定无法通行.如果从山坑直下丞相原,就无需再上此岭;要是想从仙灯洞前往,不如就从这里向东去.”我听从他的意见,沿着岭脊而行.白沙岭横亘天都、莲花两峰北面,极其狭窄,路旁简直连一只脚也无法容纳.南北两面尽是高山峻岭夹立相映.到了白沙岭尽头再往北而下,仰望右侧山峰上的罗汉石,圆头秃顶,俨然象是二个和尚.下到山坑中,越山涧而上,共四里路,登上仙灯洞.洞口朝南,正对着天都峰的北面.和尚修筑栈道于洞外,而洞内依然那样广阔深邃,保持着天然的情趣.再朝南往下走三里路,过丞相原,不过是山间一块狭窄的平地而已.有座佛寺修建得颇为整齐,环顾四周,无甚奇特之处,终于没有入内.再向南沿着半山腰走了五里路,逐渐下山,忽听见山涧传来喧闹的泉水声.泉水从山石间分九级下泻,每一级下面都有又深又碧的水潭,就是所谓九龙潭.黄山除此潭之外,没有别的悬流飞瀑.再下山走五里路,经苦竹滩,转向沿着太平县的路,往东北方向走去.

明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三 我们一行离开白岳山榔梅庵,到了桃源桥,从小桥右面而下,山路异常陡峭,这就是上次游黄山时所走的路。往前走七十里,夜宿在江村。 初四日 步行十五里路到达汤口。再五里,来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朱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路,登上黄泥冈,原先被云雾遮没的诸山峰,渐渐显露出来,又渐渐落到了我的手杖底下。转入石门,经天都峰半山腰而下,则天都、莲花两座峰顶,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

全部展开

明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三 我们一行离开白岳山榔梅庵,到了桃源桥,从小桥右面而下,山路异常陡峭,这就是上次游黄山时所走的路。往前走七十里,夜宿在江村。 初四日 步行十五里路到达汤口。再五里,来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朱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路,登上黄泥冈,原先被云雾遮没的诸山峰,渐渐显露出来,又渐渐落到了我的手杖底下。转入石门,经天都峰半山腰而下,则天都、莲花两座峰顶,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路旁有一岔道朝东而上,却是昔日所未到之处,于是往前直上,差不多到达天都峰旁。再往北而上,攀行在石隙之中。只见两侧峰石一片片夹峙而起,山道迂回曲折于岩石间,遇到山石阻塞就凿通它,遇到山崖陡峭就砌起石阶,遇上断壁则架木搭桥修通它,遇到悬崖就架上梯子接起来。俯视孤峭的山谷一片阴森,枫树和松树交错相杂,五彩缤纷,犹如画图与锦绣般灿烂。因而想到黄山当得起是一生中所见到的奇观,而且是如此奇特,往日未曾一探究竟,这次重游不但快慰,而且很觉惭愧。 这时脚夫仆人都因山路险阻而落在后头,我也停住不再往上。但一路上的奇景,又不知不觉地吸引我独自前往。已经登上山头,就望见有座佛寺的屋檐犹如飞鸟展翅一般,即是文殊院。这也是我上一次来想登览而又未登上的地方。文殊院左面是天都峰,右面是莲花峰,背面靠着玉屏峰,天都、莲花两峰的秀丽景色,简直伸手可摘。环顾四周只见奇峰错杂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确是黄山景色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次重游,怎晓得黄山竟是如此之神奇?恰遇云游和尚澄源到来,游兴很高。时间已过午,仆人们才上来,大家站在文殊院前,指点着左右两座山峰。寺里的和尚说:“天都峰虽近却无路可攀,莲花峰可登但路途遥远,只好在附近看看天都峰,明日再登上莲花顶。”我不愿听从,决心一游天都峰,便夹持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山峡小路而下,到达天都峰旁。再从经溪水冲击而流动的山石中俯伏爬行而上,或抓住野草,或拉着荆棘,越过丛集的石块,攀上削立的山崖,每到连手脚都无法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抢先登上,再垂手接应。每每想到上山既如此艰难,下山更怎么得了?但终于也顾不了这许多。经历几回艰险,终于到达天都峰顶。只见顶上有块崖石象削壁一般直立而起,约高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面,发现有石阶,便扶我登上。唯见千山万岭无不俯伏在下,独有莲花峰和它抗衡。这时浓雾时起时止,每一阵飘过来,则连对面也看不见。远眺莲花等诸山峰,多半淹没在云雾里。唯独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峰前,云雾则移到峰后,我来到峰后,云雾则出于峰左。峰顶上还有生长得曲折挺拔、横纵交错的松树,而柏树则虽干大如臂,也无不平贴在崖石上,犹如苔藓一般。山高风猛,雾气飘忽不定。俯视诸山峰,一会儿透露出碧绿的尖顶,一会儿又淹没为一片银海。再眺望山下,只见阳光明媚,仿佛别是一个世界。暮色渐渐降临了,于是大家两足伸前,双手向后贴地,坐着往下滑;到了极险之处,澄源便肩手并用以相接应。度过危险地带,下到山坳时,夜色已笼罩大地。再从山峡间登栈道而上,宿于文殊院。初五日天刚亮,从天都峰山坳中向北而下二里路,这里石壁深邃。在它下面的莲花洞恰好和前坑的石笋相对峙,山坳里异常幽静。告别澄源,下山来到前面的岔道旁,便向莲花峰而行去。一路上沿着危崖绝壁往西走,经过多次上而复下,在将要下百步云梯时,有路可直上莲花峰。既登之后却找不见石级,心生疑虑,就又下来了。隔峰有位和尚高声喊道:“这正是登莲花峰之路!”于是从石坡侧面穿过石隙,山路狭小而险峻,峰顶上全是巨石鼎峙对立着,中间空荡荡如同房屋。从当中层层石级直登而上,级尽洞转,曲折离奇,犹如上下在楼阁中,几乎忘记它是高耸屹立于天外。约略走了一里路,见一茅屋,靠在石隙之中。正在犹豫不决想再往上登陟时,只见刚才高呼指路的和尚来了。和尚号凌虚,结一茅庵在此。于是和他挽着手臂登上了峰顶。顶上有块崖石,悬空二丈,凌虚搬来梯子爬上去,山巅上非常空旷。环顾四周,天空一片碧蓝,即使天都峰也仿佛低着头了。因为此峰居黄山之中,独立高耸于诸峰之上,四面岩壁环绕耸立,遇到朝阳升起、天气晴朗之时,层层峰峦映射出鲜艳的色彩,令人欣喜狂叫,简直翩翩欲舞。在峰顶呆了很久,才返回茅庵。凌虚和尚端出粥来款待,我喝了一钵盂。于是下到岔道旁,过大悲顶,登上天门。再走约三里路,到达炼丹台。沿着台口而下,观览玉屏风、三海门等山峰,尽是从深谷中如削壁一般拔地而起。那炼丹台一冈垂立于丛山之间,丝毫没有奇异峻拔之感。只是俯视翠微峰背面,山坞中峰峦交错耸立,上下周围交相映衬,非在此不能尽览山色之奇妙。返回经过平天矼,下后海,步入智空和尚主持的佛寺,向他告别。走了三里路,下狮子林,往石笋矼走去,到了昔日曾登览过的尖峰之上,背靠松树而坐。俯瞰山坞中,峰石回环簇聚,满眼尽是如锦似绣的景色,才觉得庐山、石门山,或只具备黄山的某一体态,或缺少黄山的某一方面,不如黄山这样宏博富丽。观看了很久,才登上接引崖。往下看山坞中,觉得阴森森的别有一种奇趣。再回到冈上尖峰旁,脚踩着滑动的石块,手拉着荆棘野草,顺着山坑而下,愈下愈深,诸山峰互相遮蔽,无法一眼望到尽头。太阳下山了,才返回狮子林。初六日 告别霞光和尚,从山坑向丞相原方向而下。走了七里路,来到白沙岭。霞光和尚又随后到来。因为我想观览牌楼石,他担心白沙庵无人引路,所以追赶来作向导。于是一齐登上白沙岭,霞光指着岭右侧对面的山坡,有丛生的山石屹立着,下边分开而上边合笼,说那就是牌楼石。我想越过山坑,沿山涧上行,然后直趋而下。霞光说:“荆棘遮迷,山路阻绝,必定无法通行。如果从山坑直下丞相原,就无需再上此岭;要是想从仙灯洞前往,不如就从这里向东去。”我听从他的意见,沿着岭脊而行。白沙岭横亘天都、莲花两峰北面,极其狭窄,路旁简直连一只脚也无法容纳。南北两面尽是高山峻岭夹立相映。到了白沙岭尽头再往北而下,仰望右侧山峰上的罗汉石,圆头秃顶,俨然象是二个和尚。下到山坑中,越山涧而上,共四里路,登上仙灯洞。洞口朝南,正对着天都峰的北面。和尚修筑栈道于洞外,而洞内依然那样广阔深邃,保持着天然的情趣。再朝南往下走三里路,过丞相原,不过是山间一块狭窄的平地而已。有座佛寺修建得颇为整齐,环顾四周,无甚奇特之处,终于没有入内。再向南沿着半山腰走了五里路,逐渐下山,忽听见山涧传来喧闹的泉水声。泉水从山石间分九级下泻,每一级下面都有又深又碧的水潭,就是所谓九龙潭。黄山除此潭之外,没有别的悬流飞瀑。再下山走五里路,经苦竹滩,转向沿着太平县的路,往东北方向走去。[

收起

原文: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

全部展开

原文: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出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选自《四部备要》本《大云山房文稿》
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

收起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全部展开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