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舞龙灯由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4:19:21
高淳舞龙灯由来高淳舞龙灯由来高淳舞龙灯由来高淳地处吴头楚尾,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史料记载:孔子、谢朓、李白、崔致远、杨万里、范成大等历代名人都到过高淳,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千古佳话;高淳也

高淳舞龙灯由来
高淳舞龙灯由来

高淳舞龙灯由来
高淳地处吴头楚尾,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史料记载:孔子、谢朓、李白、崔致远、杨万里、范成大等历代名人都到过高淳,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千古佳话;高淳也是伍子胥、周瑜、岳飞、杨辅清等古代名将的用武之地;抗战时期,陈毅将军率新四军一支队东征进驻高淳,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的壮丽诗篇.
  淳朴的民风熏陶了高淳一代代志士仁人,南宋"吴门三贤"名震朝野;明代进士齐泰,取义成仁;"韩门三进士"功勋卓著.清代涌现了无数名流,他们为国为民的煌煌业绩,彪炳史册.
  高淳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遍布全境,见证了高淳沧桑的历史.在众多的古建筑中,古戏楼尤为突出,其中省级文保单位就有4处,充分体现了高淳是一个戏曲之乡.
  丰腴深厚的传统文化赋予高淳不朽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千百年来,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高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独具吴风楚韵的地域特征.
  近年来,我县通过开展非遗普查,进一步了解到我县非遗资源不但数量多、门类广,而且大多数传承有序.已列入高淳非遗普查资料汇编的共有13大类、540个项目.
  第一,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反映了高淳的历史变迁、名人轶事和地方风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就民间故事而言,像卞和献玉的故事、伍子胥与浣纱女的故事、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第二,高淳民歌分布广泛.高淳民歌手层出不穷,"出门山歌进门戏",这是对高淳儿女爱唱歌、爱看戏的生动写照.劳动之余,田野内回荡着嘹亮的山歌;新春佳节,送春歌手走进千家万户.在高淳最早流行的民歌是南朝时期的《华山畿》,载入《吴歌》.经胡适先生、钱南扬教授等名家考证,《华山畿》源于高淳.《华山畿》在高淳长期的流行过程中,演变成高淳民歌《十月陈梅》、《十二月望郎》,世代相传.劳动歌在高淳民歌在占主要位置,例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扬名省内外的《五月栽秧》、《采菱角》,具有浓烈的水乡韵味.《五月栽秧》原歌曾被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作为教材.众所周知,14岁的邓丽君在1966年凭着一首《采红菱》的演唱,一炮走红,而日后成为华人乐坛的巨星.据有关专家认为,邓丽君演唱的这首《采红菱》,可能源于高淳民歌《采菱角》.劳动号子也是高淳民歌的一大特色.如打夯号子、车水号子、龙船号子,号声嘹亮悠长,具有劳动节奏感.而大量仪式歌如上梁歌、送房歌、哭嫁、洗衣歌等,生动体现了高淳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第三,高淳是中国传统戏曲发源地之一.长期流传在高淳的阳腔目连戏,被誉为"百戏之祖".它是在宋元杂剧的基础上,汲取道佛音乐和地方民歌而发展起来的独特剧种.它至少起源于元,甚至可以追溯到南宋,从演员角色、舞台表演、唱腔设计、音乐伴奏等诸方面都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铺垫了基础.
  第四,高淳传统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武兼备.
  每逢新春佳节和其它重大节日期间,高淳城乡普遍开展舞龙灯、跑马灯、打水浒、叠罗汉、踩高跷、荡旱船等活动.东坝大马灯以其规模宏大、形式独特而著称,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砖墙叠罗汉、阳江打水浒自南宋以来,世代相传.
  高淳的龙舞品种很多,计有抬龙、康龙、板龙、双龙、单龙等.其中,淳溪镇长乐杨家抬龙规模巨大,气势恢宏,极为壮观.
  生产习俗舞蹈主要有采茶舞、采菱舞、荡旱船、蚌仙舞等,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上述这些传统舞蹈,深深的扎根于高淳民间,目前传承发展态势良好.
  第五,高淳民俗文化独具地方特色.在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为民间风俗的发展与升华,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其生活习俗、礼仪习俗、生产习俗、节日习俗由来已久,在高淳人民的生活中,处处得到体现.在民俗文化活动中,淳溪镇薛城花台会、长乐龙吟车,至清代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第六,传统手工技艺异彩纷呈.高淳人民勤劳智慧,心灵手巧,世世代代涌现出许多民间艺人.如高淳剪纸、蓝印花布、手工布鞋独具地方特色,尤其是高淳羽毛扇,久负盛名.明嘉靖年间,高淳羽毛扇就流入皇宫,被列为"贡扇".清代中晚期,高淳县城已有十多户羽毛扇商号.民国以来,高淳羽毛扇作坊增加到十四户.1914年,高淳羽毛扇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银奖.解放后,高淳羽毛扇产销量大增,1957年,高淳成立羽毛扇工艺厂,产品销往欧美、大洋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高淳羽毛扇已成为旅游工艺品,深受游客的青睐.
  第七,民间知识源远流长.高淳是江南鱼米之乡,反映物候天象、农林牧渔以及传统医药等方面.这些民间知识至今对生产生活还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传统医药--梁氏骨科疗法,在苏、浙、皖地区有很大影响.
  鉴于高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东南大学陶思炎教授等有关专家认为,高淳是江苏省民间民俗文化的"富矿区".
  2008年,我县东坝大马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县已有13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个非遗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省名列前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DNA,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非遗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旅游业,为打造文化灵秀高淳而奋斗!